在新选项卡中打开链接
  1. Copilot 答案
    蓝圆鲹(鲹科圆鲹属鱼类)_百度百科

    鲹科圆鲹属鱼类

    展开2个同名词条

    蓝圆鲹是鲹科圆鲹属鱼类。身体稍侧扁,呈纺锤形。头略呈圆锥状,鳃盖后上角与肩带部交界处有1个半月形黑斑。身体背部蓝灰色,腹部银白色。体被小圆鳞。侧线完全,弯曲部等于或稍长于直线部。有2个背鳍,第二背鳍尖端略呈白色,其下有1个黑斑。胸鳍尖而长,镰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形状相 …

    鲹科圆鲹属鱼类

    展开2个同名词条

    蓝圆鲹是鲹科圆鲹属鱼类。身体稍侧扁,呈纺锤形。头略呈圆锥状,鳃盖后上角与肩带部交界处有1个半月形黑斑。身体背部蓝灰色,腹部银白色。体被小圆鳞。侧线完全,弯曲部等于或稍长于直线部。有2个背鳍,第二背鳍尖端略呈白色,其下有1个黑斑。胸鳍尖而长,镰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相对、形状相同,前方有2枚游离的短棘。第二背鳍和臀鳍后方各有1个小鳍。尾鳍叉形。 蓝圆鲹也可为中药材,本品为鲹科动物蓝圆鲹的肉。 蓝圆鲹分布于西北太平洋及其周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缅甸、北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等。 中国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和南海海域。 蓝圆鲹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常在潮流缓慢、天气晴朗并有东南风的情况下聚集成群。白天时会集群上浮,使海面呈现灰黑色;而夜间则具有弱趋光性。主要食物包括磷虾类、桡足类、端足类、介形类等浮游动物,以及小鱼。 东海渔期为5-11月,春汛以产卵群体,个体较大;秋汛以索饵群体,个体较小。产卵适温15-22度。体长为140-180毫米和220-270毫米组成。南海渔期3-5月,产卵群体个体以120-270毫米组成。

    蓝圆鲹为可食用经济鱼类,产量高,是中国东南沿海灯光围网的主要捕捞对象之一。 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

    百度百科

    成鱼

    背鳍Ⅷ,Ⅰ-30~32;臀鳍Ⅱ,Ⅰ-27~28;胸鳍21~22;腹鳍Ⅰ-5。侧线鳞47~52。棱鳞32~34。鳃耙13~14+36~38。体长为体高4.2~4.8倍,为头长3.4倍。为尾柄长17.7~18.8倍。头长为吻长2.8~4.4倍,为眼径3.3~3.5倍。 体纺锤形,稍侧扁;尾柄宽大于高。头小,侧扁。吻钝尖,幼鱼吻长等于眼径,成鱼吻长大于眼径。脂眼睑发达。口中大,斜裂。上颌骨后端几达眼前缘下方。上下颌有1行细齿列;犁骨齿群呈箭头形;腭骨及舌面中央成有细长齿带。鳃盖骨后缘光滑。鳃孔大。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 头及体均被小圆鳞。第二背鳍和臀鳍有1低鳞鞘。侧线前部广弧形,直线部始于第二背鳍11~13鳍条的下方,弯曲部等于或长于直线部。棱鳞存在于侧线直线部的全部。 背鳍2个,相距甚近。第二背鳍基底长,与臀鳍同形。臀鳍前方具2游离棘。第二背鳍和臀鳍后方各有一小鳍。胸鳍镰状。腹鳍胸位。尾鳍叉形。 体背部蓝灰色,腹部银色,鳃盖后上角与肩带都共有一黑色小圆斑。第二背鳍前部上端有一白斑。

    幼鱼

    初孵仔鱼全长1.06~1.27毫米,卵黄囊长圆形、伸出吻前,油球位于卵黄囊前端,表面有黑色。全长2.0毫米仔鱼卵黄即将吸收完,口裂出现,头部星状黑色素细胞移至两眼间,卵黄囊表面出现枝状黑色素细胞。全长2.25毫米仔鱼眼内出 …

    继续阅读

    洄游

    蓝圆鲹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常聚集成群巡游于近海。喜集群洄游,白天常起群上浮,夜间有趋光性。具有较长距离洄游习性。中国台湾西侧和台湾以北、水深100~150米分别为越冬场,台湾以北越冬场鱼群在3~4月分批游向浙江近海,5~6月经鱼山渔场进入舟山渔场,7~10月分散在浙江中部、北部和长江口渔场索饵,10~11月分别返回越冬场。

    觅食

    蓝圆鲹是一种广食性鱼类,主要的食物有鱼类、浮游幼体(主要是浮游甲壳类幼体)、磷虾类、桡足类、长尾类、头足类6种饵料类群。具体的饵料生物种类数有89种(包括无法鉴定到种的饵料),其中桡足类最多有23种,其次是鱼类有17种,短足类有10种,虾类有10种。 不同发育阶段的蓝圆鲹有食物转换的现象,不同栖息海区和不同索饵期的幼鱼,食物组成都有差异。幼鱼以桡足类为主,成鱼以鱼类为主。叉长50~99毫米的蓝圆鲹主要以鱼类和磷虾类为食;叉长100~149毫米的蓝圆鲹主要以浮游幼体为食;叉长150~199毫米的蓝圆鲹主要以桡足类、鱼类和长尾类为食;叉长200~249毫米的蓝圆鲹主要以鱼类为食;叉长250~299毫米的蓝圆鲹主要以鱼类和磷虾类为食。 蓝圆鲹摄食强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幼鱼摄食强度昼夜变化明显,黄昏和黎明摄食较为强烈。蓝圆鲹摄食 …

    继续阅读

    分布于柬埔寨、中国、关岛、琉球群岛、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缅甸、北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泰国、越南。 中国东海有3个种群即九州西岸、东海和闽南至粤东种群。东海种群分布于台湾海峡中部(北纬24°附近)到济州附近(约北纬30°南北),最东可达东经126°30'。

    继续阅读

    产卵场分布范闱较广,以福建中部至浙江屮部近海为主,长江口海区产卵期为6~7月。绝对生殖力为25200~218800粒,平均89200粒。卵球形、分离,浮性,卵径0.67~0.80毫米,卵黄呈大泡状裂纹,油球1个、油球径0.19毫米。受精后1小时形成8细胞,受精后3小时25分钟进入高囊胚期,受精后11小时后胚体围绕卵黄1/2周、原口封闭、克氏泡出现,受精后15小时胚体围绕卵黄约4/5、背面黑色素在听囊后分成2行,黄色素增至5对。

    继续阅读
  1. 其他用户还搜索过

    Round Scad Fish 的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