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此次Temu的投入逻辑清晰:以200万美元年薪挖角亚马逊招商经理为例,若其成功引入10个本土头部品牌,仅佣金收入即可快速覆盖人力成本。有市场消息称,一名Temu发言人向外媒证实,公司正通过“扩大团队规模以吸引更多美国卖家入驻”来提升平台销售额。
在美国持续升级的关税政策下,美国社交网络上掀起了一股中国“源头好货”平替风潮。 在TikTok上,中国博主称中国生产的lululemon瑜伽裤成本仅5-6美元,而美国零售价超过100美元。两者“面料和工艺基本完全相同,都来自同一生产线”。
《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中国快时尚巨头Shein首次在澳洲实现年销售额突破10亿澳元,超低价服饰的迅速流行使其一跃成为澳洲最大的零售商之一。 报道称,Shein与其全球最大的竞争对手Temu的迅猛崛起, ...
《金融时报》报道称,Shein 的最新估值为 660 亿美元(约合 1030 亿澳元),但其部分投资者和管理层一直在敦促在潜在 IPO 前下调估值。据《金融时报》报道,Shein 的全球销售额增长了 19%,达到 380 亿美元。
近期,美国实施的“对等关税”政策意外地为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开辟了新的机遇。这项政策原本旨在通过提高进口关税来保护本土产业,结果却促使美国消费者涌向中国电商平台,寻找价格更为亲民的商品。
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实施了惩罚性高关税,中国4月份的贸易流量仍保持强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特朗普豁免了许多电子产品征税,并暂停了对多数国家计划征收的关税措施。
短短几年时间,短视频之王TikTok凭借着新奇的功能和独特的算法,完全征服了美国乃至全球市场。在3.5亿人口的美国,TikTok获得了超过1.7亿用户,用户黏性更是远胜Meta、YouTube和X等本土社交产品。
这股热潮不仅限于淘宝,另一家名为“敦煌网”的跨境电商App也在海外迅速走红。敦煌网一度跃升至美区App Store免费应用排行榜第二位,仅次于ChatGPT,而其之前长期徘徊在300名左右。这些现象的背后,是海外消费者因对等关税政策引发的“恐慌性囤货”,以及对中国供应链的强烈需求。
中国公共外交协会4月21日在北京举行经济专题“临甲7号”沙龙活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在沙龙上表示,中美经济确实存在“脱钩”的风险,但“完全脱钩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商家不忍特朗普了,他们做了个决定 ...
极兔自2020年回国布局后,以价换量的同时,账目上的资金黑洞随之扩大。2023年,极兔全球整体亏损达11.56亿美元。中国市场作为其主要战场,是亏损的重要来源,也是极兔在2024年实施精细化管理所面临的最大挑战。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振:美国滥施关税倒逼的“囤货潮”、社交媒体对“源头好货”的精准引流、中国产业带的集群效应。更深层的逻辑在于全球供应链的刚性需求,有外贸厂商向记者表示,美国客户一直未能找到中国工厂的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