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假期,丰富多彩的“陕北榆林过大年”系列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榆游玩。据统计,全市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77.17万人次,同比增长8.69%;接待国内游客总花费14.72亿元,同比增长15.17%,人均花费531.03元。
从事农业种植20余年的高级职业农民高海宽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这天,收获了“陕西省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种植能手”的称号。粮食单产提升的背后,是新理念新技术打开的农业发展新天地。据高海宽介绍,自从安装了收集土壤环境、田间气候、图像监测等信息的田间气象站设备,粮食生产从前期播种到后期管护再到秋季采收,真正实现了全流程的精准化作业。依靠“数据种田”的新技术,2024年他种植的玉米总产量达到600吨。
近年来,全球环境中的微小塑料颗粒急剧增加,引发对人类健康影响的担忧。英国《自然-医学》杂志发表的最新研究证实,人体大脑等器官中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正越来越多。 本次研究关注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MNP)”,是指直径从1纳米到500微米不等的聚合物颗粒。尽管已有研究表明它们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相关,但科研人员对它们在人体组织中的分布及健康后果等情况的了解仍然有限。
铁花飞舞、火壶旋转,游客畅玩三亚体验“非遗”风采;水下种植珊瑚、行李轻松托管,游客畅享三亚热带风情;5100万元的离岛免税消费券、创新“非遗”消费场景,游客畅购三亚各大商圈……春节长假的三亚,旅游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融入新元素,旅游消费红红火火。
2月4日,靖边县东坑镇硬地梁村村民杜益国的两座温室大棚暖意融融,采用四膜覆盖技术种植的香瓜长势正旺,叶片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四膜覆盖技术能提升棚内温度、保持土壤湿度,让香瓜提前上市。
近年来,木头峪村以“产业兴村、文明立村、旅游强村”为指引,充分发挥沿黄景观优势,全力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2023年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当地遵循“修旧如旧”原则,精心修缮10处古建筑,古老的门匾、横匾重现光彩,形成独特的匾额文化。同时,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停车场、道路、管网等一应俱全。
庆安村红枣种植面积1万余亩,每年产量近200吨,红枣醋制作工艺由来已久。近年来,该村建立了一个红枣醋加工厂,不光吸纳村民在醋厂务工,还可以全部消化本村的红枣,实现村集体增收和农民致富“双赢”。目前,醋厂第一批红枣醋产品已经正式下线,预计年产量可达120吨,可直接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以上,促进村民增收70万元以上。
近日,清涧县宽州镇陈家塔村举行2024年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分红现场,村民齐聚一堂,有序排队、登记、签字、领取村集体经济分红。据悉,此次分红符合条件的共有167户,共计获得分红26.5万元。陈家塔村已经连续6年为村民分红,共计分红146万余元。
2025年新春佳节,古城榆林热闹非凡,一场盛大的“陕北榆林过大年”全国秧歌展演活动在此精彩上演,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大家齐聚古城榆林,在传统民俗的喜庆氛围中,开启充满希望的一年。
春节期间,靖边县统万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以“博物馆里过大年”为主题,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来自北京、江苏、山东、河北、宁夏等地的2000余名游客前来体验,成为春节期间文化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秧歌是我们陕北的宝贵文化财富,我们一直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这一民俗文化。通过举办本次秧歌表演活动,让佳县人民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度过春节,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佳县文旅局副局长王万刚说。
为丰富群众春节期间的文化生活,2月5日,子洲县文旅局携手县书法家协会在县展览馆举办2025年春节散曲书法作品展,为全县人民献上一场充满文化韵味的艺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