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40多歲的黃小姐,因呼吸困難轉診到我的門診。她由先生和10歲的兒子陪同,幾乎舉步維艱。娟秀的臉龐掩不住無法形容的痛楚,微弱的氣音,一字一句地描述著她的病痛。 影像學檢查顯示,她罹患了極為罕見的神經纖維瘤,31對脊椎神經無一倖免,最嚴重的在第1、2頸椎 ...
寶寶每天半夜哭不停,是許多人育兒經驗中最煎熬的回憶。台灣70%家長都沒聽過「嬰兒哭泣高峰期」,但這觀念在國外已推展超過20年,幫助無數新手爸媽解放焦慮,台大兒醫從2年前引進並推廣,讓許多家長大呼「相見恨晚!」 ...
當生命走到盡頭,是否能「自主選擇」謝幕,向來是備受爭議的討論。台大公衛學院近期研究發現,逾80%民眾在面臨癌症末期的痛苦情境下,對醫師協助死亡表達支持。
隨著夏季到來,蒲瓜將進入盛產期。蒲瓜營養豐富、高纖又富含水分,加上價格親民,是菜市場的熱銷蔬菜。蒲瓜怎麼挑選最好吃?瓜類易氧化變黃,怎麼做能避免?菜販廖炯程來解答。 天氣愈來愈熱,蒲瓜即將進入盛產期,供應量上升,品質也愈來愈好,價格 ...
4月23日是世界嬰兒、兒童與青少年精神健康日(WICAMHD),全球都在關注年輕世代的心理健康狀況。台灣最新研究與臨床觀察,卻發現一個殘酷現實:國小生開始有自我傷害的行為,憂鬱青少年近3年大幅增加,孩子的心正在下沉,但醫療與教育系統還沒準備好。
全球空污問題,日漸嚴重。2023 年《自然》(Nature)期刊的研究證實,空氣汙染和吸煙會造成呼吸道損傷,引發身體發炎、免疫失調及抵抗力下降,進而提高肺炎和肺癌風險。 研究指出,空氣中 PM2.5 濃度每上升10 µg/m³ ,總死亡風險會上升4% ...
常疲倦頭暈、嗜睡,甚至想吐?小心,這些可能是低血壓症狀。低血壓不如高血壓盛行,一旦發作卻可能昏迷、休克,甚至引發中風。低血壓的標準值是多少?低血壓發作時,該怎麼緊急處置?低血壓飲食禁忌、急救方法一次看。
三餐正常吃,卻還是嘴饞?用餐後特別想睡?或許是「醣類疲勞」在搞鬼。日本糖尿病專科醫師山田悟提醒,用餐後高血糖及血糖震盪可能引起醣類疲勞,且幾乎人人都有醣類疲勞的問題,可能會出現哪些症狀?
喪親會引發重大的自我懷疑。癌症照護心理師林維君指出,家屬在調適親人逝世的過程裡,哀傷之外,也難免會有自責、後悔的心情。透過哪4個問題自我對話,有助於梳理情緒、練習面對失去?
趙有誠的人生上半場是在軍中度過,在三軍總醫院服務27年後,他毅然卸下軍旅生涯,接任當時仍是區域醫院的台北慈濟醫院院長。當時他默默設下宏大的目標:帶領北慈升格為醫學中心。這個艱鉅的目標,很多人都說這是「不可能的任務」,最終卻真的實現了。他是怎麼做到的?
這種「明明失落卻告訴自己沒關係」的反應,在心理學中稱為甜檸檬心理。心理師方仁君分析,這是常見的心理防衛機制,無論是升遷失利、志願落空、感情受挫,我們常用「沒差啦」的語氣,掩飾心裡的酸楚。 就像吃了一口檸檬,明明又酸又澀,卻還要說:「這檸檬好甜。」 ...
全台急診壅塞,台中榮總卻能將急診滯留24小時比率,守在2%以下,前院長陳適安在位4年,所推動的數位轉型及智慧管理功不可沒。他接受《康健》專訪,首度詳談成功關鍵在其中的2個流程,並以實際案例告訴大家,「門診看到深夜才是好醫師」是個該破除的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