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海底生态系统——在深度达到9,533米的深渊海底,存在着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研究成果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人体内的细胞都被一层名为糖萼的糖膜包裹着。它帮助细胞彼此交流,并与免疫系统进行通信。这一过程能够对抗病毒,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使癌症扩散。此前没有任何成像工具能够详细显示糖萼中约1纳米大小的微小糖分子。7月28日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揭示了排列在人类微小血管壁上的活细胞表面的糖分子。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使用现有的光学显微镜就能以仅0.9纳米的分辨率对这些糖分子进行成像,而这种 ...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宣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不仅为我国奠定了国际地位,也为我国全力投入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当下,中国正坚定而自信地步入世界舞台中央, ...
在水深9533米的海底世界,存在着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它们不依赖阳光,而是利用地质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获取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的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岛—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这些生命群落及伴生流体活动,相关研究成果7月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7月26日至28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科学院作为大会主办单位之一,积极参与和支持大会各项活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副秘书长王华出席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新型“全脑”类器官,不仅包含多个脑区的神经组织,还具有初步的血管结构。这项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上,展示了首次将各个脑区组织成功整合为一个统一运作的类器官。该突破有望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神经精神疾病 ...
量化全球垃圾场甲烷排放有了更准的“卫星尺”。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该院研究团队利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开发了一种量化垃圾填埋场甲烷排放的新方法,并精确测量了全球垃圾填埋场的甲烷排放。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杂志。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化物所)发布的一条科研进展,让这个问题有了答案。研究团队从自然界最小的飞行大师——蜻蜓的翅膀中找到了破解之道,成功研制出一种颠覆性的“低熵罚聚氨酯弹性体”。这项科研成果未来有望彻底改写高端轮胎、航天密封 ...
卡宾(又称碳宾)是药物合成与材料开发的关键媒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合成方法有限。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科学家借助铁催化剂与锌还原剂的协同作用,将卡宾分子的合成效率提升至传统方法的百倍,有望缓解抗生素等关键药物短缺的难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杂志。 卡宾分子是现代医学和材料科学中的“明星”。其碳原子最外层存在两个未成键电子,导致这类分子活性极高,不仅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甚至在水中也会瞬 ...
“你看,脚下的土地就是曾经的沟壑,如今已平整如初,老百姓特别高兴。”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郭明明站在田间,话语中透着自豪,“科技让‘沟碎地’变回‘整块田’,不仅沟消失了,而且这块土地几乎不会再受侵蚀。” ...
20多年来,为追踪蒙古野驴的踪迹,杨维康带领团队多次出入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这里是新疆有蹄类野生动物的主要活动区域,分布着蒙古野驴、鹅喉羚、盘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而杨维康的目标就是守护这些旱域生灵。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为促进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启动。中国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英国驻华公使墨泰等欧洲驻华机构代表出席启动仪式,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协等部门代表,以及来自中国和欧洲17个国家的科技界代表及青年科学家等共150余人参加。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