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4月20日,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中日韩共用汉字论坛在我市举行。此次论坛作为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的主题论坛,旨在纪念《中日韩共同常用八百汉字表》(以下简称《共用汉字表》)发布11周年,贯彻三国领导人关于增进相互理解的共识,积极响应2025—2026中日韩文化交流年倡议,并庆祝第十六个联合国中文日的到来。
“汉字是伟大中国文明的镜子。”4月20日,土耳其汉学家、北京土耳其文化中心主任阿尤布·撒勒塔史在安阳参加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时接受记者专访,讲述了他对汉字与中国文明的深刻理解。活动期间,他还出席了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承办的汉字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主题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东亚国家的文化根基在于汉字,中日韩三国的文化具有高度相似性。”4月20日,2025中日韩共用汉字主题论坛在安阳市举办,中日韩合作秘书处秘书长李熙燮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种文化认同正源自汉字根基,以及儒家思想的价值体系。
“来到安阳是一次朝圣之旅。”4月20日,法国著名汉学家白乐桑在参加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世界濒危文字资源保护与文明交流互鉴主题论坛期间,接受了《河南日报》记者专访。这位与中文结缘半个多世纪的学者,就汉字传承与传播等话题分享了他的想法。
甲骨文化润校园,文脉薪火永绵延。4月21日上午,2025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中外嘉宾进校园活动(安阳市文源小学站)盛大开启。活动以“文字·文明·科技·未来”为主题,来自国内外40余位深耕汉字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留学生代表等相聚于此,领略校园人文之美,共品汉字千年之韵。
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刘风华在谈及甲骨文研究与新技术应用时表示,“未来,大数据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应用必然会更加专业,但需要满足几个前提条件:一是要实现大数据研究与甲骨学的深度结合,二是对大语言模型进行充分训练,三是对数据库进行专业标注”。
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人类再次站在了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越是在关键时刻,世界越能听到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中国声音,越能看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中国方案。 “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在重要场合发表重要讲话,指引我们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不畏浮云、登高望远,不惧 ...
“我们要划好人文交流的船桨。”在马来西亚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习主席生动指出,“中马两国人民要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增进彼此特别是青年一代相知相亲。” ...
一渠清水绕山转,精神之光照前程。从劈山凿渠的壮举,到画笔描绘的新景,红旗渠精神始终是激励林州人民群众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家台村以及更多像它一样的乡村,正乘着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浩荡东风,以奋斗为笔,以山河作画,精心绘制着属于新 ...
4月21日,我市召开2025年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全国、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深刻分析当前面临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攻坚任务,动员全市上下锚定目标,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努力在保障生态安全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奋勇争先。市委书记袁家健出席并讲话,市长高永主持。
吹风会上,河南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李艳介绍,《办法》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主要确定了树立鲜明导向、优化创新机制、强化创新实效和营造创新生态的立法思路。通过立法,进一步加大对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工作的支持力度,向各类创新主体释放明确信号,充分调动各方面制度创新的积极性,深入发挥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探索新路的功能作用。聚焦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工作的短板弱项,在立法层面建立相应机制,优化工作程序 ...
近日,河南省人社厅印发《关于实施“人工智能+”高质量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大力开展人工智能就业技能培训,加快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文化传媒等行业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