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摘要:习近平主席4月14日至18日应邀对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三国进行国事访问。五天四夜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近30场活动,深刻阐释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理念方针,推动达成上百项合作成果,书写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新篇章,擘画中国同周边国家共促稳定繁荣新图景,为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正能量。
4月8日下午,北京市第9期领导干部进修三班、第4期领导干部进修四班在北京市委党校(行政学院)联合举办“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主题论坛。北京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童萍、天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教育长张健、河北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李凤瑞出席论坛。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当代阐释”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青年论坛在江苏苏州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苏州大学主办,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分会、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郝立新,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张志强,苏州大学党委副书记邓敏,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兼马恩哲学思想研究分会会长 ...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哲学史学会张岱年学术思想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哲学史学会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南开大学哲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中国文化综合创新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张申府张岱年研究中心主办,北京语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学者们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与中国哲学现代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综合创新论的基本内容与实践方式,马克思主义文化综合创新论与中国文化主体性以及典型个案等主题进行研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强国建设的核心命题。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将粮食安全作为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明确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全球粮食市场波动频繁,极端气候影响持续显现,粮食供给保障面临巨大不确定性。构建更加稳固、更加安全的粮食生产和供应体系,已成为现实所需、战略所系。 我国始 ...
我国幅员辽阔、边界线长,周边是我国发展的战略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提出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倡导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以元首外交为引领,同周边国家深化全方位合作、加强各领域交流、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形成务实高效的周边工作框架,推动周边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2013年10月,我国召开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在这次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就是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突出体现亲、诚、惠、容的理念。”自此,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成为指导中国周边外交工作的准则,成为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谋划周边外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秉持这一理念,中国以积极的态度和开放的胸襟,促进周边外交换挡升级。
强教必先强师。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并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育人智慧、躬耕态度、仁爱之心、弘道追求六个方面,深刻阐释了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教育家精神体现了教育家和优秀教师的崇高精神品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推动铸魂强师的重要精神力量。在建设教育强国征途上,应以教育家精神引领广大人民教师形成强大思政引领力。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
只有共同繁荣,才能实现持久繁荣。中方愿同地区国家一道,坚守公平正义人间正道,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以团结合作共应风险挑战,共同守护亚洲家园的美好发展前景,携手做世界百年变局中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当前,部分短视频内容低俗、庸俗与媚俗,是治理的重点也是难点。随着网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与平台自律机制的不断完善,“博眼球、赚流量”的三俗内容更多以隐晦、擦边的方式呈现。违规利用短视频作为引流中介,是导致“网红乱象”、违规营利、伪劣营销等问题的根源,资本的短视性导致内容生态陷入资本的逻辑之中而沦为商业化的工具。从技术层面看,还须主动防范算法滥用与误用风险。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植树造林是生态文明建设重要一环。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行动起来,动员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造林绿化,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弘扬生态文化,汇聚共建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让祖国大地更加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林草兴则生态兴。林业建设是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造林绿化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的步伐 ...
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深化,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健全社会信用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信用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为新时代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营商环境优化紧密结合,探索并积累了诸多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