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方渔具能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离不开庄浪县的全方位政策支持。当地政府帮助企业修建标准厂房,每年给予十几万元资金奖励,提供生产资金贷款,并积极协助招工。徐江龙感慨道:“这些年,公司享受了诸多惠企利企政策,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
4月2日,平凉市烈士陵园,1400余名师生面向革命烈士纪念碑行注目礼。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胥富春 刘亮 摄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 ...
顶凌覆膜工作是助推春耕生产、促粮增收的关键。开春以来,静宁县各乡镇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早谋划、快行动,全力推进旱作农业示范区顶凌覆膜工作,坚决守牢粮食生产安全底线。 静宁县甘沟镇农民田间覆膜 ...
近日,在甘肃省庄浪县各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推土机来回穿梭,各司其职,一块块田成片、路成网的高标准农田已初具雏形。 柳梁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李建平穿梭在工地上,协调指挥机械作业。他身后,推土机、挖掘机正挥舞铁臂削高填低。“我们抢抓春耕前的黄金施工期,严格按照项目设计要求,采用‘网格化推进、模块化施工’模式,30多台套机械分片作业,确保建设区域内2100亩高标准农田近期 ...
每日甘肃网4月3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 姜慧仁)面对春季异常气候对苹果产业的潜在威胁,我市相关部门联合发布预警,全市苹果主产区因花期延迟叠加3次降温天气,面临中度偏轻冻害风险。目前市、县、乡、村、户五级联动机制全面启动,56支技术服务队已深入果园指导防灾工作。
在界石铺镇西川村的马铃薯贮藏窖前,一辆辆满载马铃薯良种的卡车整齐排列,即将启运发放。此次发放的马铃薯种子均为脱毒种薯,具有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等特点,为马铃薯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发放马铃薯优质良种,将进一步推动全县马铃薯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助力农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每日甘肃网4月1日讯 据平凉日报报道(记者姜慧仁)在平凉,一场提升果园效益、促进果农增收的老旧果园改造行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这一举措将为我市苹果产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果品产业是泾川县传统优势产业,作为具有世界上优质苹果生产七优生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目前,全县苹果种植稳定在18万亩以上。2024年,全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8.15万亩,产量26.5万吨,总产值达到23.8亿多元。县上不断培育品牌,提升果品质量,让“泾川苹果”成为响当当的名片,畅销国内外市场。
清洁取暖,一头牵着蓝天白云,一头牵着百姓冷暖,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日,记者在崆峒区柳湖镇南台村马中海家中看到,他家的“土炉子”换上了“新能源”。“安装了空气源热泵风机进行取暖,彻底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时代,整个居住环境都上了一个新档次。”说起“煤改气”的好处,马中海赞不绝口。 “以前冬天我们一直烧煤取暖,屋里味儿特别大,墙熏得黑乎乎的,每天烧炉子非常辛苦。现在用上天然气,家里干净了,做饭 ...
3月28日,在华亭市策底镇的田间地头,热闹得如同一场田间“盛会”,处处洋溢着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药农们热火朝天地忙碌着,他们有的负责刨土挖苗,有的负责整理装袋,一株株“春天的希望之苗——党参”正从他们的手中被细心地挖出,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党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以根入药,具有补脾养胃、益气生津、清肺止渴等作用,有“土人参”之美誉,可药可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党参苗采挖工作的 ...
崆峒区大寨乡的沟峁梁塬间,31岁的吴春刚正驾驶农机翻耕着种植饲草的土地。这个戴着眼镜、衬衫沾着草屑的青年,10年间完成了从都市白领到“甘肃省农业技术员”“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的蜕变。 2014年,20岁的吴春刚做出人生重要抉择——辞去华硕电脑品质安全技术顾问工作,放弃月薪6000元的城市生活,回到赵塬村接棒父亲的养殖事业。 “当时全村人都说我傻。”他笑着回忆。在牛棚与田地间,这个计算机专业 ...
健康是民生之本,幸福之基。灵台县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行免费为65岁及以上老人开展全面健康体检,创新开展免费为地方病患者“一人一策”的精准救治,有效减轻了群众医疗负担,显著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 清晨的阳光刚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