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2月27日至3月25日,中国首艘载人潜水器支持母船“深海一号”,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了2025年技术升级后的首次装备试验任务。此次海试不仅刷新“蛟龙”号下潜频次新纪录,还充分验证了关键部件国产化升级后的可靠性。
3月28日,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举行的海洋科学与发展论坛上,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杜梦然给出答案:随着对深渊的调查,发现生命在这里练就了“十八般武艺”,可以适应极高的压力和不稳定的地质环境。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学院科研团队经过十余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一套高分辨率多模全景视觉系统,为船舶装上了360度无死角的“智慧之眼”。这一系统不仅能在白天清晰识别远距离目标,还能在夜晚、大雾等极端天气条件下保持出色的识别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船舶的航行安全性。
在全球能源结构深刻转型与多元化发展的宏大背景下,自2015年起,北美页岩气革命悄然从1.0向2.0时代跨越。步入页岩气2.0时代,技术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引擎。新设备的涌现、新工具的革新,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不仅将众多页岩项目从盈亏的边缘拉回,更使 ...
3月13日,在山东省荣成市爱伦湾海洋牧场,渔民驾驶着渔船,驶向养殖区展开作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李信君摄) 3月13日,在山东省荣成市爱伦湾海洋牧场,渔民驾驶着渔船,驶向养殖区展开作业(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李信君 摄) ...
新华社伦敦3月10日电 一个国际团队通过研究远古微生物化石——叠层石发现,大约27.5亿年前,活跃的火山活动和海底地热活动将大量的铵带到海洋表层,再通过一些化学作用过程,为微生物提供充足的氮元素。这可能促进了海洋生物进化,推动地球发生“大氧化事件”。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记者采访发现,“背包气象站”“地温CT系统”“海洋牧场卫士”等一系列“黑科技”,正成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好帮手”,为城乡居民生活、农业渔业生产等带去气象服务的关怀与温度。
新华社广州3月6日电(记者周颖)广东湛江海域、阳江海域、广西北部湾海域……过去一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宁凌不少日子是“漂”在海上度过的。从海洋牧场建设到海上新能源产业发展,从近岸海域发展规划到海洋人才培养,宁凌关注海洋的方方面面,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3月11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三场“部长通道”上表示,这些年涌现出低空观光、海洋旅游、沉浸式体验等新业态,文化和旅游部将秉持包容审慎理念,逐步完善服务引导管理政策,为新业态竞相迸发创造良好条件。特别要大力支持文旅企业与科技的融合,让科技这个重要变量为文旅业加速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惊喜。(记者徐壮、邹多为) ...
27日,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与中国科学院、同济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等高校科学家合作发现,位于火星北半球乌托邦平原南部的“祝融号”着陆区,其地下10—35米深处存在多层倾斜沉积结构。这些地质特征与地球海岸沉积物高度相似,为火星中低纬度地区曾存在古代海洋提供了迄今最直接地下证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关于火星北部低地是否曾存在浩瀚海洋的争论始终存在。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