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新华网重庆4月19日电(韩梦霖)为广泛宣传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4月18日,以“自然之美 绿色共享”为主题的“两岸青山·千里林带”世界地球日宣传活动在重庆市九龙坡区启动,并同步在重庆多地开展。
4月18日,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调查局军民融合地质调查中心、四川省地质学会等单位主办的四川省第56个“世界地球日”系列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在成都市天府美术馆举行。活动主题为“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如今的中国,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中国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以“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宣传主题,进一步动员全社会保护地球家园,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2月27日至3月25日,“深海一号”船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完成2025年技术升级后的首次装备试验任务。此次海试是在“蛟龙”号完成多项关键部件国产化升级后实施的,取得以下突破性成果。
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南极罗斯海联合航次首席科学家何剑锋介绍,本次大洋调查共作业16天,来自9个国家的科考队员在特拉诺瓦湾冰间湖、艾斯林浅滩和罗斯海西侧底层水外流区等生态热点区,围绕秋季弱光条件下驱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以及生物种群的越冬策略等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综合调查。
在渤海湾的北端,黄河裹挟着泥沙奔涌入海,年复一年地书写着沧海桑田的故事。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年轻的湿地之一,也是国际候鸟迁徙的重要中转站。 在这里,黄河与海洋碰撞,从泥沙沉淀到候鸟振翅,从油田的绿色转身到海上光伏的蓝色梦想,奏响了人与自然、城市与生态、发展与绿色和谐共生的交响曲。
大连市海洋预报台当日发布海浪IV级警报(蓝色),受较强冷空气和气旋共同影响,预计13日白天到夜间,渤海和黄海北部将出现2.0米至3.0米的中浪到大浪。大连沿海将出现2.0米至3.0米的中浪到大浪,大连市旅顺口区、金普新区以及市内五区近岸海域警报级别为蓝色。
据自然资源部消息,受出海气旋与较强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未来两天渤海、黄海、东海将出现大浪到巨浪过程,近岸海域将出现中浪到大浪。国家海洋预报台根据《海洋灾害应急预案》今天(11日)早上发布海浪蓝色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