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聚焦长江、黄河、青藏高原等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要素,实施6批52个山水工程,涉及29个省份,累计下达中央财政资金1006.5亿元,通过“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重塑国土空间生态格局,实现由单要素保护修复向系 ...
随着技术突破,生态环保产业的市场版图也在迅速拓展。从央企带头冲锋,到民企活力爆棚,从资本市场热捧,到全民参与,生态环保产业的“朋友圈”越来越大——98家央企中有70多家投身环保,各地纷纷成立地方环保集团;生态环保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超90%,诸多企业 ...
本报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潘俊强)记者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日前,北京市2025年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启动,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多部门联动,加强扬尘污染防治,提高城市洁净度。
本报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董丝雨)记者从国家林草局获悉:全国青头潜鸭越冬同步调查近期完成,确定我国青头潜鸭种群数量达2555只,与2012年的1000只相比实现倍增;确定重要栖息地16处。经此次调查,我国首次全面掌握青头潜鸭种群信息。
本报呼和浩特4月20日电 (记者赵景锋)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获悉:从4月1日起,内蒙古自治区共有9.7亿亩草原陆续进入休牧期,其中3.8亿亩禁牧区草原实行5年全年禁牧,5.9亿亩草畜平衡区草原执行不少于45天的春季休牧制度。休牧期间,通过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9.7亿亩草原实现“带薪休假”。
本报北京4月20日电 (记者顾仲阳)中国林业生态发展促进会18日在北京发布新修订的《森林食品认证规范》和《森林食品认证管理办法》两个团体标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森林食品,丰富“森林粮库”。此次发布的团体标准是在此前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和国内外形势发展进行的修订和完善。
本报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丁怡婷)国家能源局1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1.74亿个,同比增长9.39倍,其中可交易绿证1.44亿个,占比82.26%,涉及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7.07万个。截至今年3月,全国累计核发绿证56.17亿个,其中可交易绿证38.35亿个。
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改善水质……在生态治理领域,一些特色植物不仅具有实实在在的生态价值,还成为不少地方产业发展、群众增收的助力。本版今起推出“美丽中国·生态治理中的特色植物”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这些特色植物,解码人们是如何发现利用这些植物的多重功能, ...
本报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寇江泽)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重点行业中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严格生态环境准入的有关要求,强化新污染物源头防控。
从辽宁一座小山村里的试验林场,发展为森林经营研究所,60多年来,一代代科研人员在这里接续奋斗,坚持开展红松育种。如今,红松茁壮、聚木成林,为国土绿化、防沙治沙作出贡献,红松产业链也进一步延伸,为更多群众拓宽致富路。 林海起伏,松涛阵阵。
本报重庆4月17日电 (记者常碧罗)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获悉:重庆按照“点上点靓、线上贯通、面上提升”的思路,加快推进“两江四岸”109公里岸线治理提升。截至目前,重庆中心城区累计建成61公里滨江岸线,开放14个各具特色的节点公共空间。
本报乌鲁木齐4月15日电 (记者韩立群)2024年度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显示:新疆水土流失面积较2011年减少5.53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率提高到49.39%,持续呈现水土流失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的良好态势。 截至2024年底,新疆实施水土保持重点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