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连日来,高温之下,巴中市平昌县板庙镇平页1页岩油开发先导试验区仍是一片忙碌,各类机械设备转动,工人们各司其职,门口停满了装载天然气的货车,等待装气运输。
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强,多数发生在夜间,并且约80%都不在已查明的隐患点范围内。记者梳理多起紧急避险案例,注意到各地“主动避让、提前避让、预防避让”的“三避让”以及“三个紧急撤离”等刚性要求均落实较好,基层政府和一线监测人员在接到预警信息后,能及时响应,提前转移临坡临崖临沟临水区、泥石流堆积区等重点部位的人员,做到“应转早转”“应转尽转”“不安全、不返回”。
“科室的患者来自巴中周边区县,大多为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一般,且康复训练耗时长,住院时间也相应变长,每天在外点餐会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盛超琼告诉记者,共享厨房一定程度缓解了这一困境,不仅使用免费,陪护家属每日也只需买菜烹饪,相较于点餐,便宜了一半不止。
“盼了好些年,今天家里终于有空调了!”7月31日下午,巴中市巴州区大罗镇铁炉垭村,89岁老人王绍玉多年来有一台空调的心愿得以实现。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唐瑞介绍,老人为特困人员,常年独居,由周边亲朋好友照料。走进该村王绍玉老人家中,一间老式的土墙房内,电器,仅有一台“大头”电视机、沾满灰尘的台式风扇和一台小型冰箱。
据通报,1-6月,巴中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0.6%,PM2.5浓度降至35.6微克/立方米,综合指数排名从1月的全省第10位跃升至第6位。
此次活动发布了巴中现代农业尤其是高端肉制品领域的投资清单,并邀请文诚诚等企业家推介当地投资环境。巴中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共有10个项目签约,计划总投资11.75亿元,主要围绕农产品精深加工精准招商,助力巴中乃至四川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建圈强链 ...
这是巴中市开展“巴山红·残心暖”工作的缩影。近年来,巴中市残联以党建引领残建,依托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通过机制创新、共管共育、共建共治,不断把残联工作向下推进、向每个个体延伸,探索出一条大巴山红色助残扶残之路,让助残扶残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成“最暖一公里”。
三十二梁的走红,是平昌县文旅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平昌县以“文旅+”为抓手,推动农旅、体旅、康旅深度融合,形成“一核多点、全域联动”的旅游格局。
近年来,巴州区水宁寺镇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与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通过培养产业发展引路人、带头人,持续推动中药材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如今,以枳壳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正不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让乡村发展更有底气,让村民的幸福生活更有奔头。
7月30日凌晨3时,巴中通江县35千伏高明-广纳线1号铁塔下。6名施工人员整齐列队,在现场负责人何正徐的指令下齐声应答,一场与高温赛跑的“零点作业”正式展开。
公司经营的好,村民收入才能更持久。南江县纪委监委还结合正在实施的“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八大工程”,推动县发改、农业农村等部门靠前服务,帮助云顶镇强村公司引入东西部协作和宜南帮扶资金,为其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这场赛事为中小城市引进品牌赛事提供了新思路。四川省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市场化手段将成熟IP与本地资源嫁接,既能降低办赛成本,又能快速激活地方经济。巴中以2025年中国皮划艇马拉松公开赛为契机,将皮划艇赛道打造成文旅新地标,通过赛事推动城市形象升级与旅游经济融合,借助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