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Bot正式招聘大量制造业工程师,Optimus正式开启大规模量产阶段。招聘职位包括工艺、工程、质量等生产技术人员,要求具备丰富的制造业经验。我们认为此举主要是为了构建Optimus月产1k台的产线,并为26H1设计月产1万台的产线做足准备,机器人大批量生产阶段已到来。
回望近年来小鹏的发展, 从小鹏汽车、小鹏汇天再到小鹏鹏行,何小鹏脚踩三只“船”, 其商业版图“初印象”露出水面,何小鹏跨界博弈的雄心壮志也逐渐彰显。
特斯拉网站显示,其弗里蒙特工厂至少有12个空缺职位,从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到生产经理和流程主管不等。所有职位都是为 “特斯拉机器人”(Tesla Bot)提供的,很可能指向该公司长期以来一直在开发的Optimus机器人。
2 月 6 日晚,汽车博主闫闯睡前在微博挂出了自己的小米 SU7 Max 创始版,标价 288888 元。其实对于这个价格,闫闯心里有点犯嘀咕,他坦言:我原以为这是一个胡闹的天价。 结果没过几个小时,就有一位买家直接全款拿下了这辆小米 ...
今日,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全线大涨,截至收盘,长盛轴承斩获20cm涨停,汉宇集团、震裕科技、中控技术等个股大涨超10%,领益智造、通达动力、美格智能、鸣志电器、科沃斯等多只个股斩获10cm涨停。
无论是「人车家」生态构建的护城河,还是资本市场对科技生态巨头的估值逻辑倾斜,都让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站稳脚跟。当特斯拉还在用软件订阅的加法提升价值时,小米早已用生态联动的乘法重构了游戏规则。
12月2日,今年春晚,宇树科技的机器人扭秧歌成了绝对顶流,市场又对人形机器人引发了新一轮关注。 不得不说,机器人赛道,已经越来越挤了。 2023年3月,三星给本土机器人厂商Rainbow ...
本报记者 郭冀川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技术已悄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从医疗诊断到艺术创作,AI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而在玩具市场,AI技术的融入更是掀起了一股新的消费热潮。 AI玩具占据柜台“C位” ...
2025年的车市依然热闹,2025年的车企却有些“不务正业”。此前,长安汽车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将全力推进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前瞻布局,完善海陆空立体交通出行新生态。长安汽车远非个例。当前,伴随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相关政策的接连出台,从传统车 ...
随着国产人形机器人不断突破极限,我们不妨看看国际舞台上还有哪些强劲的竞争者。特斯拉、波士顿动力、Agility Robotics、Unitree等科技巨头,正在推动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现实,赋予它们更强的感知、学习和执行能力。那么,这些机器人各自擅长什么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