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4月9日发布了一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合成孔径雷达(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方法。该技术通过引入雷达回波与图像中的微波视觉三维语义,开创了一种全新的SAR三维成像技术路径。相比传统方法,它大幅减少了三维成像所需 ...
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获悉,该院科研人员研发出一种新型合成孔径雷达(SAR)三维成像技术。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不仅大幅减少了三维成像所需的数据采集量,还提升了成像精度,成功实现高效能、低成本SAR三维成像。
4月9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发布合成孔径雷达(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方法。该技术通过引入雷达回波与图像中的微波视觉三维语义,开创全新的SAR三维成像技术路径,大幅减少三维成像所需的数据采集量,同时提升成像精度,实现了高效能、低成本的S ...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
本报讯(记者高雅丽)4月9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空天院)发布了一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合成孔径雷达(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方法。该技术通过引入雷达回波与图像中的微波视觉三维语义,开创了一种全新的SAR三维成像技术路径。相比传统 ...
SAR是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受天气和光照因素的影响,具有全天时、全天候优势。与传统的二维成像相比,SAR三维成像能有效解决地形和目标投影至二维图像的混叠问题,大幅提升识别精度和建模能力,已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国内外提出并 ...
基于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原创理论方法,科研团队研制出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处理原型系统。该系统打破了现有SAR三维成像处理依赖大量观测且需要较多人工处理的传统技术框架,通过“微波视觉”智能处理方法,可自动识别建筑等目标的三维几何结构特征并建立初步的结构模型作为约束;通过微波视觉三维语义和成像物理模型双重约束下的深度学习和迭代式精化求解,将三维成像所需的观测数量减少50%以上,同等条件下点云高程精 ...
3 月 28 日缅甸突发 7.9 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日前中国的救援队伍已经抵达现场开始救援。而在此之前,太空中的救援已经抵达现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调度在轨卫星,安排高分四号卫星、高分三号卫星、环境减灾二号 05 星等 14 颗卫星对灾区进行观测,为救援提供卫星图像信息。那么,卫星是怎么拍到灾区图像,又能给救灾提供哪些帮助呢?
基于 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原创理论方法 ,研究团队成功研制 SAR 微波视觉三维成像处理原型系统。该系统打破了现有 SAR 三维成像处理依赖大量观测且需要较多人工处理的传统技术框架,通过“微波视觉”智能处理方法,可自动识别建筑等目标的三维几何结构特征并建立初步的结构模型作为约束;通过微波视觉三维语义和成像物理模型双重约束下的深度学习和迭代式精化求解,将三维成像所需的观测数量减少 50% ...
在厦门大学联合遥感接收站,直径7.5米的天线设备正在接收来自500多公里高空“海丝一号”卫星的信号。“海丝一号”是福建省发射的首颗卫星,在2020年底成功升空。它可以穿透云层,不受时间和恶劣条件限制,全天时、全天候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在洪涝、台风、地震等发生时能快速获取图像。眼前这张图片就是2023年台风杜苏芮登陆前在西太平洋上时“海丝一号”卫星拍摄到的。研究人员对图像进行加工和分析,研判出当时台 ...
4月9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发布了一项原创性研究成果——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方法。该技术通过引入雷达回波与图像中的微波视觉三维语义,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技术路径。相比传统方法,它大幅减少了三维成像所需的数据采集量 ...
《自然》杂志网站当天刊文指出,研究人员通过描绘小鼠脑组织中1立方毫米内的细胞图谱,绘制出了迄今为止最大、最详细的哺乳动物大脑连接图谱。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还首次在神经科学领域展现了单个神经元的大规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