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层层的深入研究,原来,中国古建筑的智慧,来源于7000年前的自然仿生学,也算是一种远古道家的黑科技吧。 时间回到1979年,北京城外的永定河上,有一批重型设备需要过河。 但是,由于吨位太大,永定河上几座新建的桥梁似乎都无法承载。
当今社会,许多人在职场上的压力感愈演愈烈,2023年中国职场人的压力指数竟同比上升27%。这一寒意入骨的数字,揭示出在丰盈物质之外,精神世界的空虚犹如一道伤口,难以愈合。我们在追求财富和地位的过程中,是否也迷失了曾经本真的自己?
作为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道德经》已被翻译成近百种语言,是译本最多的中国文化典籍。“道”“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道家哲学理念令不少西方学者着迷。在第二届武夷论坛举办之际,美国学者、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研究员马思劢(Thomas Michael)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分享他眼中的道家哲学智慧。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你为何对道家思想感兴趣?为何选择来中国高校任教? 马思劢:我大学 ...
马思劢:答案是肯定的。比起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更加内嵌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体系。比如,孔子经常谈到“孝”,这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美德,意味着为父母服务、为祖先牺牲、要传宗接代,而这些想法对西方人来说并不容易理解,这使得儒家思想比道家老庄思想更显得有距离 ...
汉景帝年间,儒生辕固和道家学者黄生,在长安展开了一场御前辩论。黄生率先发难:“汤武非受命,乃弑也。”——直接攻击孔子推崇的“成汤革命、武王伐纣”,声称两位儒家膜拜的圣王,归根结底是弑君作乱的反贼。辕固则搬出了我们熟悉的话术:“吊民伐罪是顺应民心,推翻暴君怎么能叫弑?”黄生早就在等这套说辞,回应说帽子 ...
作为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道德经》已被翻译成近百种语言,是译本最多的中国文化典籍。“道”“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你为何对道家思想感兴趣?为何选择来中国高校任教? 马思劢:我大学时上了一门关于中国文学和翻译的课 ...
作为道家思想的经典之作,《道德经》已被翻译成近百种语言,是译本最多的中国文化典籍。“道”“无为而治”“天人合一 ...
宗炳(375—443年),字少文,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人,是南北朝时期的书画家、理论家。他一生爱好琴艺、书法和绘画,尤其擅长言理。尽管出身于官宦之家,但宗炳本人对仕途并不感兴趣,他平生好游历山水,喜欢享受远足之乐。 在魏晋南北朝这 ...
中国法律史学会道家法家与法律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赵晓耕教授认为,“老家河南”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为法律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土壤,期待能与河南大学法学院展开更为紧密的合作,共同挖掘和传承新郑珍贵的文化遗产,推动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迈向新的台阶。
中华道家人文协会今(20)日宣布加码捐赠新北好日子爱心大平台每月160罐婴幼儿奶粉,一年多捐720罐共计1920罐,新北市社会局长李美珍(左)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