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自然界中,植物经常面临不同的逆境,如干旱、盐碱、病虫害等,您是否曾想过,植物究竟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植物逆境生物学这个领域正不断向前发展,为我们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记者从中国农科院获悉,4月19日,该院油料所联合湖北省种子管理局在湖北江陵县举办2025年国家长江中游区高产高油冬油菜品种展示评价现场观摩与优良品种推介活动,高产稳产多抗油菜新品种“中油192”以1200万元价格签约转让。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加剧,植物逆境生物学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最近,第六届全国植物逆境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将在2025年5月10日至13日于美丽的青岛召开,届时汇聚了国内外知名专家,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未来的方向。通过讨论植物逆境感应与信号转导、植物细胞器与逆境应答等主题,旨在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从而保证农作物的高产和优质,最终影响我们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
赵小翠透露,目前,园区正在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中国农业大学、腾讯社会价值、为村耕智等合作,建设作物逆境表型鉴定平台与品种测试大模型,平台预计今年下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 作物逆境表型鉴定平台堪称育种版“模拟人生”。该平台规划了抗旱、高 ...
近日,油料所油料作物逆境生物学与抗性改良团队联合扬州大学首次发现显著提高油菜抗寒能力的关键基因模块,揭示了油菜耐寒分子机制,为提高油菜抗寒能力、推动冬闲田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
全球变暖加剧,高温威胁作物繁殖,花粉发育等受影响机制不明。兰州大学研究人员开展热稳定蛋白 PGSL1 对花粉影响的研究,发现 PGSL1 可稳定肌动蛋白丝(F-actin),促进花粉高温下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为提升作物抗热性提供策略。
为探究硒(Se)缓解植物铅(Pb)胁迫的代谢机制,Helwan 大学等研究人员开展了硒引发蚕豆种子对铅胁迫响应的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硒引发能改善生长参数,改变关键代谢物浓度和代谢途径,为提高植物抗重金属污染提供了策略。
为逆境下农作物的增产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传粉后,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的顺利进行还依赖于雌雄互作多个节点的正确交流和识别。作为第一批入选“新基石研究员”的植物学家,瞿礼嘉教授及其团队历时十余年的努力,逐一解析了从传粉后 ...
半个世纪前,易门铜矿的司机龚国华从保山潞江坝将一棵咖啡苗带回绿汁栽种;半个世纪后,这棵咖啡苗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早已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树”。如今,89岁的龚国华早已离开绿汁到红塔区生活,可是,古稀之年的老矿工何志军依然生活在绿汁,依然在为这棵咖啡 ...
【科创之星】尹登玉:投身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的青年研究者 2024-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