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减肥已经成为许多人生活中的重要目标。但在追求更纤细的身材时,许多人的思维往往误入歧途,以为减肥就是减少饮食,甚至完全不吃食物。随着颜值和身材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种极端的节食方式逐渐普及,令人担忧。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的谢晓枫主任表示,一味地节食不仅无法实现轻盈的体态,反而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不可逆转的伤害。本文将揭示节食的危害,分享科学的减肥策略,帮助大家走出误区,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只吃水煮菜能减肥?吃欺骗餐能够提高基础代谢?“液断减肥法”,喝着喝着就瘦了?拼命练一个部位,那个部位就会瘦下来?……关于减肥的这些说法,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那么,它们到底是真是假?体重超标与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间息息相关,严重危害人们 ...
朝“问”健康·健康帮你问:注意儿童生长中常见误区。
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亟须建立系统的急救素养。遵循“三懂四会”原则:三懂——懂身体信号、懂紧急处置、懂科学鉴别;四会——会观察、会报警、会自救、会互救。
2025年4月2日是第十八个“世界孤独症日”。孤独症也被称为自闭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特征表现为社交交流和社交互动障碍、兴趣或活动范围狭窄以及重复刻板行为。患有孤独症的孩子无法与他人建立或维系情感关系,如星星般和这个世界保持着一段距离,因此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
超过保质期就得扔属于误区 ...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国民体质与科学健身研究中心主任徐建方特别提醒,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应根据自身状况选择运动方式。例如,心血管疾病患者要避免在低温环境下运动;高血压患者应避免需要憋气用力的运动;糖尿病患者要避免空腹锻炼,最好在餐后90至120分钟进行运动。
潇湘晨报 on MSN3 天
使用仿人民币冥币祭祀?不合法!清明祭扫有这四个误区清明时节,春和景明,既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时机。然而,在人们忙于祭扫与出游之际,一些暗藏风险的“传统误区”和伺机而动的诈骗陷阱,却可能让节日蒙上阴影。在此为大家梳理清明期间需警惕的四大祭扫误区和常见的诈骗套路,呼吁市民提高防范意识,文明追思、安全过节。 清明祭扫这些“习俗”不安全、不合法! 误区一:清明祭扫必须“赶早”?
民间有“清明祭扫赶早不赶晚”的说法,有人天不亮就匆忙扫墓,不仅身心疲惫,还可能因集中出行造成交通拥堵。其实传统习俗里,清明节前后十天均为适宜祭扫的时段。公众可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错峰出行,无需扎堆在清明当天。
运动健身强体魄,掌握技巧避误区,科学系统易学习,有趣有益还有料。人民网推出《运动汇》科学健身知识普及类视频栏目,邀请运动、健身、康养等专业人士讲解、演示,带您一起做运动健身、康养达人。
研究人员为了探究美国成年人饮食质量的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饮食质量的认知情况,分析了 2005 年至 2018 年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NHANES)7 个为期 2 年的周期数据。样本涵盖 20 - 85 岁的非孕妇成年人,通过 24 小时饮食回忆和饮食访谈收集饮食信息,采用 AHA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