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抗生素耐药菌,如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正悄然威胁全球健康。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若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耐药菌可能导致每年千万人死亡。癌症、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的复杂挑战,进一步凸显了免疫力的核心地位。好消息是,2025年3月《自然》 ...
他们首次发现,细胞中的“垃圾”蛋白处理器——蛋白酶体,竟然还是先天 免疫 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在人体内已被注释的基因中,有92%的基因中至少包含一个抗菌肽的编码序列(简直可以说是“全民皆兵”了),预计总共可以产生270872种抗菌肽。
2. 为探究蛋白酶体等 N - 末端亲核酶的催化机制,哈佛医学院等研究人员开展了关于其催化五联体机制的研究。结果发现蛋白酶体利用独特的催化五联体机制,类似机制在其他酶中也存在 ...
本研究通过探究蛋白酶体进入SG、组装、酶活,以及对底物水解能力,阐明蛋白酶体可被招募进入SG,维持SG内的蛋白平衡、调控其稳态,提高植物耐 ...
COMMD3基因的“身份大揭秘”揭示了其在维持溶酶体健康中的核心角色。当这个基因缺失时,溶酶体酶和转运蛋白不能顺利到达溶酶体,而是被困在了早期的内质网或内体中,导致溶酶体的降解效率显著降低。此外,COMMD3的缺失还会造成溶酶体蛋白错误地被释放到细胞外,进一步扰乱了细胞内部的平衡。
近日,西北农林生命科学学院 奚绪光教授团队联合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陈坤明教授团队、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Stephane Rety教授在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 NAL1 forms a molecular cage to ...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我们知道,衰老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重要风险因素,这一过程还伴随神经元蛋白质稳态失调,以及细胞器(如内体-溶酶体)功能退化。这些退化通常被认为与AD发生有关,比如蛋白质稳态失调会导致错误蛋白积累,而内体-溶酶体功能障碍 ...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院士团队在自噬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揭示了自噬关键蛋白ATG-9通过调控磷脂翻转酶活性,促进受损溶酶体修复的分子机制。该发现为溶酶体功能障碍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该篇题为"The autophagy ...
科技日报北京2月23日电 (记者张梦然)在新一期《科学》期刊上,诺贝尔奖得主、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大卫·贝克及其团队发表了一篇突破性研究论文 ...
结果发现,AD 的 tNeurons 存在蛋白毒性沉积物积累、溶酶体功能缺陷等问题,改善溶酶体功能可减少 Aβ 42 沉积等。这为 AD 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作为一种常见 ...
IT之家 3月22日消息,作为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 ... 用于超敏检测诊断的高活性碱性磷酸酶等。 洪亮团队将AI与蛋白质设计与改造相结合,建立 ...
作为生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人们生产生活中。3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洪亮团队发布了蛋白质设计大模型Venus,其核心能力是让蛋白质实现功能的“定向进化”。该模型设计的多款产品已进入产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