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期间,人们往往放松了对饮食的控制,过度进食油腻、高热量的食物,再加上作息不规律,极易引发各类消化系统疾病,其中脂源性胰腺炎便是较为凶险的一种。”王海滨说,在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以及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基础疾病的情况,都为脂源性胰腺炎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胰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由于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方法和特异性症状,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晚期,预后极差。目前,虽然影像学检查(如增强CT和MRI)以及内镜下活检等方法可用于诊断,但它们在早期筛查中的应用受 ...
春节期间,很多人在饮食和作息上放纵自己,缺乏自制力,极易导致消化系统出现问题。王海滨指出,不良饮食习惯、长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以及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基础疾病均是脂源性胰腺炎的高危因素。
根据2012年亚特兰大国际共识分类和定义,AP按照临床表现和预后的不同,可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MAP)、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SAP。早期预测AP患者的严重程度,识别出潜在的重症患者,有助于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器官 ...
最近,有个热搜引发关注。一名女子因反复暴饮暴食导致感染性休克、多器官衰竭,腹部肿胀如球。手术从该女子的胃中不仅清理出了超过3000ml的胃内容物,重达10斤,还有6cm大的胃石无数,胃部损伤严重,只能将整个胃切掉再重建消化道。
天台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陈伶俐介绍,经过详细检查,徐先生的血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明显升高,腹部CT提示胰腺肿大,周围有少量渗出,确诊为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
一名 42 岁的男性长期感到上腹部疼痛,但误以为是胃病。在半年内,他两次进行胃镜检查,均被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然而,症状并未缓解。医生建议进行腹部 CT 检查,以排查胃周围器官的潜在问题,如肝脏、胆囊、胰腺和脾脏。最终,CT 检查揭示了真正的病因— ...
近日,中国新闻网报道了一名41岁的江苏女子因反复暴饮暴食导致感染性休克,腹部肿胀如球,生命体征极其不稳定。起初诊断为重度胰腺炎,后转诊至上级医院,手术中医生从她的胃里清理出重达10斤的食物和无数结石。最终只能切除胃部,保住了性命。
急性胰腺炎的另一个明显症状是发热,通常多数患者是中度发热,少数患者是高热,发热时间持续3—5天。赵龙表示,发热症状不退或持续升高,尤其超2—3周后,需警惕胰腺脓肿。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相当严重的疾病,急性重症胰腺炎尤为凶险,致死率高。节假日吃吃喝喝是很开心,也要警惕疾病悄然上门,特别是本来就身背“胆囊结石”的病友,需要提高警惕,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预防胰腺炎。平日里适度饮酒及进食,低脂饮食,多饮水,同时均衡饮食和定期运动,降低胆石症形成的风险。对于已患有胆石症的病友,应积极治疗胆胰疾病。(王征夏) ...
很多人对“急性胰腺炎”略有耳闻,但却不够重视。据统计,我国每年有100万人遭受急性胰腺炎的威胁,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更是高达30%-50% ,是消化内科最凶险的疾病之一。
张阿姨今年已经68岁了,虽然年岁渐长,但她的精神状态一直很好,整日忙于家务和照顾孙子,日子过得充实而温馨。她热爱烹饪,总是花费大量时间准备丰盛的饭菜,也常常和亲戚朋友分享自己的拿手好菜。家里充满了热闹的笑声与欢声,仿佛是这个家永远不会凋零的温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