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表示,去年溫度飆破紀錄,可能預告地球正在進入升溫超過攝氏1.5度的新時代,這是現代人遇都沒遇過的狀況。 法新社報導,「巴黎協定」規定的較工業化前升溫不超過攝氏1.5度的門檻聽起來好像無關緊要,但對人類和自然影響卻是非常重大。
根據「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2024年全球異常高溫之際,科學家尋求達成巴黎協定目標。 科學家表示,依照那項標準,全球氣溫目前升高約攝氏1.3度,比過去12.5萬年的溫度還要高。
一項昨(10)日發表的期刊研究從地震波數據觀察發現,地球內部原本應為球形的內地核,如今邊緣處可能已有100公尺以上的變形。研究作者認為,可能是由液態金屬組成的外地核推動內地核導致變形。其他學者指出,由於地核會產生地球磁場,以保護人們免受太陽輻射傷害, ...
由國際純化學暨應用化學聯合會 (IUPAC)發起的全球女科學家早餐會 (Global Women's Breakfast, GWB)已成為科學界的重要年度盛事,今年全球各地從紐西蘭到夏威夷,同時於2月11日舉辦逾380場早餐會,計3萬多人共同參與討論 ...
近期發表於《自然地球科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科學家發現 地球內核的形狀正在發生變化 !這一變動不僅揭示了地球內部複雜的動態機制,也讓人們開始擔憂這是否會對地震或地球磁場產生影響。
莊文仁/核稿編輯美國總統川普剛就職就宣布退出遏阻全球暖化趨勢的「巴黎氣候協定」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引發爭議。根據科學家最新報告指出,全球暖化速度加快,想將全球暖化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的目標已經「不可能」實現,預估未來幾年全球氣溫增幅將維持在1 ...
幾個星期前他才發出更嚴厲的警告,表示在未來20年內地球的全球溫度將升高大約2°C,並表示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曾提過目標,希望2100年地球有50%的機會可將暖化控制在2°C以內,但他表示「這已是不可能實現的願景」、「 2°C的目標已死」。
知名華裔美籍科學家李飛飛的研究團隊近日發布,他們成功打造出一個名為「s1-32B」的AI推理模型,該模型的部分能力可媲美openAI-o1及Deepseek-R1。而更令人震驚的是,訓練時間僅26分鐘,基本上只需花20美元、靠16個輝達H100 ...
根據一群科學家的說法,地球內核的形狀在過去的20年裡可能已經改變。 內核通常被認為是球形的,但根據約翰·維達爾教授(John Vidale)的研究,內核的邊緣可能已經在某些地方變形,而且高度變化達100米以上。
捷克科學家團隊在阿爾巴尼亞發現全球最大地下溫泉湖,命名為「神經元湖」,容量達8335立方公尺,面積約布拉格國家劇院主廳3倍大。此湖富含硫化氫,經氧化作用侵蝕石灰岩形成。
科技巨頭 OpenAI 推出了一款名為「深度研究」的付費存取工具,該工具將數十或數百個網站的資訊綜合成一份長達數頁的引用報告。該工具與Google 12 月發布的類似工具類似,可充當個人助理,在幾十分鐘內完成相當於數小時的工作。尼古拉瓊斯Nico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