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疾管署資料顯示,每年國內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今(2025)年為農曆蛇年依然要小心毒蛇咬傷,尤其清明連續假期即將到來,疾管署表示,此時民眾可能會到野外或山區掃墓、賞花、登山、郊遊,但近期氣候漸漸轉為溫暖潮濕,蛇類活動力會因此增加,特別提醒民眾 ...
今年是屬蛇的本命年,春天萬物甦醒,民眾清明連續假期郊遊、掃墓,蛇類活動力增加,若不慎被毒蛇咬傷該如何處理,哪種毒蛇咬傷最多人,4大毒蛇正確小知識一次看。 春天萬物甦醒,民眾清明連續假期郊遊、掃墓,蛇類活動力增加。(圖/Pixabay) 台灣有哪些常見的毒蛇?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科長鄭雅芬說明,國內較常見的毒蛇分別為出血性毒的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鮐,也就是俗稱的赤尾青竹絲;神經性毒的雨傘節與飯匙倩 ...
錢政平醫師說明,神經內分泌瘤的症狀會依據發生部位不同,分泌不同的荷爾蒙影響身體狀態,常見的10大症狀有皮膚炎、慢性腹瀉、氣喘、反覆消化性潰瘍、咳嗽、盜汗、臉潮紅、發熱、低血糖、心悸。病患發現罹患神經內分泌瘤多半是透過健康檢查,或是腫瘤變大或轉移。
衛福部疾管署指出,被毒蛇咬傷症狀輕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重者可造成呼吸障礙、瀰漫性出血、敗血症、不可逆之腎功能衰竭、截肢等,甚至死亡。及時使用抗蛇毒血清可有效中止或逆轉蛇咬傷之毒性作用,治癒率高,甚至降低死亡率等。因此,抗蛇毒血清仍是目前臨床毒蛇咬傷最 ...
自稱「國際美人」的網紅鍾明軒,因日前在節目《百靈果》聲稱很多外國人都不知道台灣「Taiwan」,讓網友們吵成一遍,成為近期最熱門話題。對此,經常出國的YouTube愛莉莎莎也分享自身經驗,還一度被誤認是恐怖份子「塔利班」讓她相當驚訝。
被毒蛇咬傷症狀輕者會出現局部腫脹疼痛,重者會造成呼吸障礙、瀰漫性出血、敗血症、不可逆之腎功能衰竭、截肢等,甚至死亡。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在蛇毒血清製劑普遍上市前,被毒蛇咬傷 死亡率 高達6%,在蛇毒血清完整供給下,死亡率已大幅下降至0.18%。
4月起國內進入蛇咬旺季,疾管署統計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其中高達82.9%龜殼花、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兩類,為國人最常接觸、出現衝突的毒蛇。專家表示,毒蛇咬傷輕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重者可造成呼吸障礙、瀰漫性出血、敗血症、不可逆之腎功能衰竭 ...
你知道台灣人最常被哪種毒蛇咬嗎?根據疾管署最新資料,龜殼花和赤尾鮐(俗稱赤尾青竹絲)佔全台毒蛇咬傷案例超過8成。隨著氣溫升高,蛇類白天會出來曬太陽、活動,出沒頻率增加;專家提醒,蛇類其實生性害羞、不會主動攻擊,但若遭驚擾仍可能反擊,因此進入草叢、林地 ...
清明連假郊遊、掃墓,小心樹林草叢間毒蛇。辨識台灣常見毒蛇,百步蛇、龜殼花、赤尾鮐、雨傘節、眼鏡蛇;被蛇咬的「五要五不」,要記得毒蛇外觀特徵,不割開傷口、不用嘴吸出毒液,不飲酒或刺激性飲料,應儘速就醫勿自行處理,快來看看防毒蛇咬的四大重點是什麼。
清明連假第一天,許多民眾出門踏青、掃墓,小心野外和山區蛇類出沒!疾管署指出,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輕者出現局部腫脹疼痛,嚴重可造成呼吸障礙、瀰漫性出血、敗血症、不可逆腎功能衰竭、截肢甚至死亡,提醒民眾及時就醫使用抗蛇毒血清,並牢記「5要5不」 ...
▲台灣常見有六大毒蛇,左為飯匙倩,右為雨傘節。(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4月起國內進入蛇咬旺季,疾管署統計每年約有近千名民眾遭毒蛇咬傷,且過去5年間仍有9人因蛇咬死亡。台灣常見六大毒蛇分別是龜殼花、赤尾鮐、百步蛇、飯匙倩、雨傘節、鎖鏈蛇。這些蛇各自有不同的特徵,棲息地點、出沒時間,疾管署專家一次解析,並強調,大多數蛇類不會主動攻擊人,民眾若進入樹叢或草堆,記得「打草驚蛇」,讓蛇有 ...
不論是日常出遊、清明掃墓都要留意毒蛇,若真不幸遭遇毒蛇咬傷,也要知道當下如何應對。疾管署提醒牢記「五要五不」,當下務必冷靜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