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11 小时
春是春天的春
鲍尔吉·原野春是春节的春。
春游踏青自古是雅事常新,而古人舆图丹青中的山水胜景,至今仍是春色寻访的经典。一图一景,皆成跨越时空的邀约。我国古代称地图为“舆图”或者“舆地图”。在这些形象化记录历史地理状况的珍贵图像资料中,有部分类似山水画的舆图被中国美术史所载,如张衡《地形图》、 ...
王铎的书法上追“二王”,尤以王献之为主,此外广泛涉猎魏晋唐宋诸名家,对《阁帖》的研究最为深入,师古临帖是独具特色。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5] ...
当同龄人沉迷于指尖滑动的虚拟狂欢时,他却沉醉于笔墨丹青的千年沉吟。“一字一世界”,在方刚眼中,汉字是被时光封印的精灵,那些或篆或隶的笔画里,跃动着书圣王羲之蘸着月光研磨的悲喜,流淌着草圣张旭醉后挥就的狂狷,每个字都是一个书法家隐藏在笔墨背后的喜怒哀乐。
日前,由中国美术馆、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的“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三层、五层展厅展出。该展览汇聚了敦煌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收藏的240余件精品文物。其中,五层展厅以“书刻同辉”为题,集中呈现了马家窑彩陶、 ...
尺,字形简单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在古代语境中不仅是长度单位,同时也是测量的象征。从尺字引申开去,它不仅是一个字的探讨,更是一种书法的表现手法。这个字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生活方式,体现了汉字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厚重。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宋代苏东坡写于黄州《赤壁赋》的这一名句,以其巨大的时空穿越感与苍茫悠远,千百年来不知感染影响了多少中国文人,以至于一百多年前,一位十多岁的少年从东坡辞世之地的常州负笈来沪后,竟从“沧海之一粟”取二字,而毅然决然地将自己的名字刘槃给改了。这就是后来对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影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6 天
泰州历史上的篆刻名家
泰州历史上的篆刻名家自古书法与篆刻同源,明清时期许多书法家也是篆刻家,泰州历史上的篆刻家很多,最具代表者应属清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吴让之,吴让之本是仪征人,自咸丰三年(1853年)54岁的吴让之因避乱而长期寓居泰州,寓居泰州的十余年,度过了其最后的艺术生涯,是他一生当中最重要的创作时期。
在武夷山著名景点九龙窠,当导游指着一石壁上竖写的三个草书大字让游客猜时,我只猜出了一个“晚”字,认出了一个“甘”字。导游笑着揭开谜底,乃“晚甘侯”三字,是专门记载武夷岩茶的辉煌历史,并供后人景仰的。 典故出自唐元和年间著名散文家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