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清明的逐渐临近,湖南的高速公路网络如同一张巨大的红色地图,标记着无数革命先烈的英雄足迹。从郴州的十八岿烈士陵园,到衡山的毛泽建、罗荣桓故居等,一个个红色地标分散在三湘四水之间,每一个地点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尤其是在4月3日,郴州分公司的党员们在烈士纪念碑前整齐列队,敬献花篮,神情肃穆,似乎在传递着一种无言的力量:“要以先烈为榜样,将追思化为工作动力。”这可不是简单的一句口号,而是每一位参与者心 ...
河北唐山,大钊路经过青春广场通向富强街;湖南娄底,蔡和森大道走向复兴街;安徽合肥,延乔路与集贤路最终通往繁华大道……英烈闪亮的名字,成为复兴路上奋进的路标,标注着那段峥嵘岁月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3月末,喜欢汉魏历史的文博专业大四学生朝歌,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出发,依次游历了曹操高陵、铜雀三台遗址公园、临漳邺城考古博物馆和安阳钟楼。“一想到它们会千年不变地、静静地在那里,我有一种我与我所爱之间并不遥远的安心感,让人想起‘不朽’。” 清明前后,许多年轻人踏上了这样的旅途——前往郊野的古人陵墓。有人会自嘲,将这一行为戏称为“上坟”。实际上旅行目的地除了墓园,往往还包括当地的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 ...
3月31日,来自天南海北的国际传播媒体记者初到郑州,相互寒暄时便不约而同谈起自己与河南的渊源——祖籍在河南、姓氏起源于河南、家人中有河南人……这是一场切换国际传播视角的河南探索之行,也是一趟温暖的回家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