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踩着北宋年间的石板拾级而上,指尖掠过那些布满牡蛎壳的桥墩,突然明白为何当地人把这种贝类称作"石桥的铠甲"。当年蔡襄主持建造时,创造性地利用生物固基法——在桥基养殖牡蛎让壳体与石料自然黏结,这种"种蛎固基"的智慧至今仍在桥体上清晰可见。要说最震撼的视觉 ...
在桥头的蛎壳碑上,刻满了古人的智慧和对海洋的敬畏。碑文中提到:“海洋是生命的源泉,桥梁是文化的纽带。”这句话深刻地反映了海洋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是这种关系,让泉州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此次开工的新天津桥,位于洛阳桥以西400米,跨洛河连接宫城区和里坊区,是隋唐洛阳城中轴线贯通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规划,新天津桥桥体长约666米,桥面宽18米,局部宽24米,将弱化交通功能、强化景观功能,对桥墩等遗址进行保护展示,在桥南北两岸建设桥头广场、绿化景观等,又以服务文旅为主、突出唐风唐韵,与定鼎门、天街、应天门、玄武门形成连贯性历史轴线,成为彰显隋唐洛阳城格局的特色文化符号和新网红打卡 ...
新天津桥位于洛阳桥以西400米附近,是隋唐洛阳城“七天建筑”之一,北对皇城端门,南接洛南里坊区,是连接南北两区的重要节点,桥体长约666米,桥面宽18米,局部宽24米。项目总投资3.5亿元,拟按照唐代历史风貌建设天津桥,对桥墩等遗址进行保护展示,再现 ...
最近,洛阳又开始“下雪”了。对飞絮过敏的人们纷纷戴上口罩,躲避春风中的杨絮、柳絮。如今人们把杨树、柳树,杨絮、柳絮分得很清,古人却似乎只关注柳,明明是写“杨柳”“杨”,指的却是“柳”;明明是写“杨花”,说的却是“柳絮”,或许是因为,柳更富有诗意? 百步穿杨,射的是柳叶 ...
“赣南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关系密切,在方言、歌舞、戏曲、礼制、习俗、建筑等方面都有体现。”在洛阳2025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上,赣南师范大学教授钟俊昆围绕“赣南客家文化中的洛阳意象”系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这是3月18日拍摄的洛阳桥与红树林(无人机照片)。 福建泉州洛阳江入海处,成片的红树林郁郁葱葱,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年古桥洛阳桥交相辉映。近年来,泉州坚持以“微改造”提升 ...
郑洛高速计划于2026年6月建成通车。目前,该工程已实现总进度过半,路基工程完成70%,涉及湿陷性黄土的关键段落已经贯通,为接下来的路面施工创造了连续作业条件。桥梁下部构造整体完成60%,控制性工程荥阳高架桥进入桥面系施工冲刺阶段。
据了解,土桥牡丹园占地2000亩,规模化栽植有紫斑牡丹、高山牡丹、姚黄、贵妃出浴等106个名贵品种,共计388万株。今年4月15日至25日为盛花期。
据了解,土桥牡丹园占地2000亩,规模化栽植有紫斑牡丹、高山牡丹、姚黄、贵妃出浴等106个名贵品种,共计388万株。今年4月15日至25日为盛花期。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