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生态保护已经成为了一个日益突出的议题,而一系列的毁林毁草行为则让我们的生态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最近,乌审旗公安局连续侦破多起非法占用农用地的案件,再次让我们意识到保护环境、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三起典型案例的曝光,不仅警示了违法者,也提醒广大群众提高法律意识。
书·法当书法遇上法律,会擦出怎样的火花?2020年7月11日,由法制日报社主办、法报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和北京千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书·法”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书·法”活动旨在为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多开一点脑洞、多花一点心思、多出一点力量 ...
四、其他事项(一)封山禁火期内,各级政府和林草经营单位必须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明确防火责任区域和职责任务,全面落实网格化管理,在重点林区和重点地段的入山口设立防火标志,临时增设防火检查站,所有进出禁火区域的人员需接受防火检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挠和妨碍森林草原防火检查。
本报讯 记者刘璐报道 近年来,受利益驱动,我省开垦林地、草地违法行为由零散型、小面积向规模化、集中连片的态势发展,违法开垦林地面积总量逐年上升,该行为已经成为我省违法使用林地草地行为的主要违法类型。为坚决遏制、打击这一行为,保护好全省的森林草原资源,我省将开展打击违法开垦林地草地专项行动。
近日,甘肃、青海省检察院共同会签《关于建立甘肃、青海两省跨区域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通过建立检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破解跨区域公益保护难题,为助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胡杨网讯(胡杨网唐媛媛 通讯员陈晓晨、曹育德)又是一年清明时,春风落日寄哀思。连日来,兵团各地积极响应清明节文明祭扫倡议,开展“文明祭祀 平安清明”宣传活动。 4月2日,一场以“推进移风易俗 ...
据统计,我国每年因祭祀引起的森林火灾,约占全年森林火灾总量的40%。广大群众应文明祭祀,严禁在林地、草地等易失火区域烧纸烧香、燃放烟花爆竹。 清明节假期将至,群众外出游玩、郊游踏青等需求增多,野外用火防控面临巨大压力。
为做好清明假期安全工作,省应急管理厅4月2日发布提示:追思先人不忘安全,踏青赏春牢记平安。祭扫时倡导文明绿色环保方式,如网络祭扫、鲜花祭奠、踏青遥祭、植树缅怀等方式寄托哀思。确需焚香烧纸的,应清理周围的可燃物,预备灭火器材,并进行现场守护;结束后将余火完全扑灭,防止灰烬复燃。切勿在大风天气进行明火祭祀活动。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李鑫 杨小燕 通讯员 史明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缅怀逝者、悼念先人、寄托哀思的重要传统节日。近年来,因清明节期间在野外用火防护不当造成林地、草地失火事件频发,多人被行政处罚或判处刑罚。固始法院曾判处一起因清明节上坟导致失火的刑事案件。 案情简介 ...
目前全国共有8万余处农村公益性公墓,多地也在探索节地生态安葬模式和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建设,这些举措不仅节约了土地和农民的殡葬费用支出,也推动着乡村移风易俗和生态文明建设。 “2025年3月24日下午1点40分,夏蔚镇南峪村的王姓老人入驻祥安公墓。”3月24日,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夏蔚镇祥安公墓值班室内,闫秀满翻开登记表,写下最新入驻公墓的逝者信息。 2017年,沂水县一次性建设起祥安公墓等110处农 ...
死亡,是人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民生保障的最后一节链条。据民政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8万余处农村公益性公墓,与祥安公墓一样,它们不仅涉及民生保障,也同乡村移风易俗、生态文明建设等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