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它的长度,更在于它的深度和广度,每一个小小的善举都可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希望之光。”在刚刚结束的2025年宁波市人体器官、遗体 ...
捐献前期,为了能给患者提供最优质的造血干细胞,小刘严格遵循健康指导:保持良好生活作息,饮食清淡健康,远离烟酒,保证充足睡眠,以最佳身体状态迎接捐献时刻。上周六开始,他连续注射5针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外周血中。
2025年4月3日,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人体组织与器官捐献分会第一次筹备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由该分会牵头发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首席专家、主任医师霍枫教授召集,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炳刚主持。会议听取了学会创新服务发展的介绍,研究了分会 ...
“从1岁到106岁,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捐献者,他们和家人在最悲痛的时候,做出了同样的选择——把爱留在人间。”邢蕴静说,这些年他为捐献者操办了200余场告别仪式,一些参加过告别仪式的人也找他表达捐献意愿、咨询相关事宜。
崇高的选择有时已超越了生命本体的意义。一名尿毒症患者面色灰暗,每周要靠三次透析维持生命。他盼望着一颗肾源,在年迈父母的陪伴下,他说:“如果能等到一颗肾,我就能重新工作,养活爸妈了。” ...
4月3日上午,“生命·希望”2025年临沧市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缅怀纪念活动举行。捐献者家属,市、区红十字会及部分理事、团体会员单位代表,志愿服务队,学生代表等100余人齐聚临沧市遗体和人体器官(组织)捐献者纪念园,共同追思75位以无私大爱重燃他人生 ...
2010年,武汉作为全国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城市正式启动了人体器官捐献的工作,这座城市便用行动诠释着对生命的尊重:在湖北省红十字会人体捐献纪念园,全省所有器官捐献者的名字都被铭刻在纪念碑上。
3月24日,海南省三亚中心医院,一场器官捐献手术正在进行。在退役军人王永宏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家人决定遵照王永宏的愿望,捐献出他的肝脏、双肾脏及两枚眼角膜,帮助挽救3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让两名视障人士重获光明。
1995年,14位老人用一纸遗体捐献倡议书,写下对生命最后的深情告白。这份以骨血浇灌的善意,在30载春秋里生根发芽,如今化作一片庇佑医学与人心的绿荫。
在青岛市福宁园奉献林,市民刘玉兰献上鲜花,缅怀三位在生命终点毅然选择捐献遗体和角膜的至亲。每年清明节来临前,青岛都会在这里举行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今年,红十字生命奉献林纪念碑上新增刻231位捐献者名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选择用大爱为疾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而在搭起“逝去”与“ 新生”的生命桥梁之间,有这样一批“生命摆渡人”,他们就是器官捐献协调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