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明的雨纷纷中,蔡景晖流连在三苏祠博物馆的古树旁、雕像前,他饮用老井中的清水,抚摸着路上的石头,好似回到了历史现场,收获着一个和文明深度链接的机会。他说,古人的墓,一个古建筑,一个雕像,一个物件,都会因为它的时空参数让今人有机会回到那个时代,想到当时古人们的故事、选择、精神和留下来的财富。“这些是流传在这片土地上几千年的文明的具象载体,是我们文明的根。”蔡景晖说。
清晨的凤凰山陵园,晨雾还未散去,00后女孩可可,已经穿着肃穆的黑色西服套装,跪在一个墓碑前,用湿毛巾一寸寸擦拭着碑面。 这个被称作“职业扫墓人”的姑娘,用特立独行的方式,重新定义当代年轻人对职业价值的理解。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可可,曾 ...
童预鸣的小姑姑童葆苓跟着女儿在美国曼哈顿定居,她今年已经96岁了。去年弟弟童祥苓逝世,童葆苓很悲痛,因为年事已高,她没能赶回上海送弟弟最后一程,托人送花篮寄托哀思。
每年的清明节,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既是怀念祖先的神圣时刻,也是一次体力的极大考验。我们一贯沿袭着先辈的祭拜传统,虽然这份传统包含着深厚的敬意,但每年的扫墓拜山过程常常令我们精疲力尽,甚至感觉比上班还要累。那么,看似简单的祭拜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繁杂过程呢? 一、准备祭品:繁琐而精细的仪式 在清明节的祭拜中,第一步便是准备祭品。祭祖的品类多种多样,不可或缺的三牲——猪、鹅、鱼,是每个家庭祭拜仪式的核心。同 ...
身穿汉服站在定居山下,小清握住了武侯墓园中诸葛亮雕像的双手。这一次,她不再是通过图片看到武侯墓前鲜花成海,而是亲眼所见,她不知不觉眼眶变得湿润,震撼到失语。这位才19岁的大一学生,在高中时期因阅读《三国演义》而被三国文化所吸引,她被书中描写的足智多谋 ...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17 小时
清明,踏青扫墓皆是春
“寒食清明只旬日,绿斋芍药待君攀”,在《徐君猷挽词》中,苏轼以芍药花期丈量生死距离。
于是,在三苏祠中,在苏坟山上,在王弗墓前,蔡景晖驻足良久,感受着苏轼为这个世界留下的诗意、美好,和面对磨难的勇气。“是的,千古风流人物还在,人生如梦还在,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还在,卧闻海棠花还在,张怀民还在,无尽藏还在。成为这样的文明的一部分,真好。” ...
(芙蓉6日讯)正值清明扫墓期间,芙蓉邓普勒(沙都口)华人义山惊现牛只闯入,不仅在墓园内四处走动、啃食祭品,据了解,牛只后来被疑似饲主发现并赶回,目前该墓地已搭建简易篱笆防范,这也是该义山首次出现牛只入侵的情况。有民众投诉指出,今早前往扫墓时,目睹牛群闯入义山,并啃食祭品的情况。从视频 ...
清明节是缅怀先人、悼念逝者的传统节日,各地纷纷开展祭扫活动。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和海南三省因先人墓葬多位于山野,祭扫方式常被称作“硬核”。今年不少居民在扫墓时用上了高科技手段,如遥控无人机吊运祭品上山,使用电动除草机开路等。
因应清明祭祖扫墓人潮,北市扫墓公车今年自3月15日服务至4月6日,10天总计行驶1万6870班次,较去年增加21.6%,总运量则高达70万5673人次,亦较去年成长近1成,创下疫情以来最高载客纪录。台北市公车公会理事长李博 ...
(峇株巴辖6日讯)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今日陪同父亲丹斯里林吉祥及兄长林冠英返乡扫墓,并宣布拨款5万令吉予海口路福寿山义山作为维修与提升工程经费。她透露,自己与家人每年都会到福寿山义山扫墓缅怀先人,并一路见证了福寿山的转变,并赞许管理层将义山管理得井井有 ...
(广东6日讯)广东湛江有人在扫墓期间烧纸钱时,意外引燃停泊在路边的一辆车子,被路人质疑是否有人在祭祖“烧真车”,最终车子被完全烧尽。根据《香港01》报道, 网络上早前流传视频,显示一辆白色私家车在广东湛江一处墓地燃烧,且火势迅速蔓延,车子很快只剩空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