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周代“禴祭”本从殷商“龠”、“彡龠”等传统而来,但在礼制重心上发生根本转向,体现殷周文化制度的根本不同。周人更注重礼乐而轻厚祀,该转向也是对“禴祭”仪式的一种创新。
当时的日本正经历着激烈的社会转型,建立了很多现代化设施,多出了许多“公务人员”,导致国库消耗十分严重。因为农历里面有闰月,每当这种年份就需要多发一个月的工资,所以日本上层就决定使用只有12个月的公历。日本的改历活动进行得十分彻底,不只是简单地加入了一 ...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夏历冬至后的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这个节日最初是为了纪念古代介子推而设立的,寓意着禁烟火、只吃冷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食节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习俗,延续了两千多年。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笔下的寒食节,曾是何等的诗意与浪漫。然而,在岁月流转中,这个曾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也是唯一以饮食命名的传统节日,却渐渐沦为清明节的 “附属品”,淡出人们的视野。
13 天
齐鲁晚报 on MSN你可知生辰八字是哪八个字?可别相信什么“八字不合”的说法生活中,经常会听到“某某八字太硬”“他俩八字不合”这类话题。八字,用的最多是男女双方订亲之前,先把两人的八字抄写在一张纸上,称之为庚帖。那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是八字,八字究竟是哪八个字呢? 八字实际上就是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按干支节气纪年法将其中 ...
潇湘晨报 on MSN14 天
清明前后忌问好?不必!因为清明一节兼三任有朋友微信告知:清明前后就不要互致问候了!还说这是民间风俗。其实,民间从没有这样的风俗。叫我说,清明节是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踏青节的“混合节”,互致问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古有上巳日,改为三月三 ...
3 天
灵境·人民艺术馆 on MSN“行行春向暮,犹未见花枝”作为被囚禁在雁门关数百里之外的少章公,想到往年家乡这一天的欢乐情景,自然是心潮澎湃,情难自已,于是,心底涌出这首压抑、悲愤的五律诗:上巳宋·朱弁行行春向暮,犹未见花枝。
王国维。近期接连见到两篇研究胡适的文字:张书克先生的《胡适参加了哪次朱自清追悼会?》(“舒克评论”公众号2025年2月21日),马文飞先生的《胡适如何悼念朱自清?》(“胡适评论”公众号2025年3月18日)。根据两文的梳理,朱自清逝世后,北京先后举行 ...
汉代以前,每年三月上旬的巳日,人们都会临水沐浴以祛除灾厄,称为“祓禊”。自魏后,节日固定为夏历三月初三,又逐渐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游等活动。 后来,壮、侗民族的先民在与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中吸收了这一节日文化,并与本土习俗相融合 ...
贵州安顺华严洞是抗战期间故宫文物南迁极为重要的一站,1938年,为了保护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不被日本侵略者掠夺,故宫博物院将大量国宝分批转移到我国西部进行隐藏。其中,80箱共计1022件国宝于1939年初被秘密转移至贵州安顺华严洞,这些国宝在洞中隐藏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