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在2025年的春天,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失去了一位卓越的航天人物——杨维廉同志。根据微信公众号“总体设计部离退休办”的通知,这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总体设计部的退休干部于4月10日在北京辞世,享年84岁。虽然他的离去让我们痛心,却无法掩盖他在航天事业上的卓越贡献与丰厚的精神遗产。
近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火星,我们来了》正式发行。该书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春风悦读榜“浙版好书奖”得主黄传会执笔,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为核心,全景式记录了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幕后故事,展现了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逐梦星辰的非凡 ...
近日,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再次刷新纪录,完成了第19次出舱任务,单件服装最高使用达17次,远超设计寿命指标。这一成就不仅展现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卓越实力,也为未来深空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Hosted on MSN2mon
2025年中国航天大动作:新飞船火箭齐上阵,空间站科学实验再升级!步入2025年,回望过去一年,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2024年,伴随着68次火箭发射的轰鸣,中国在浩瀚的宇宙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 ...
中国航天“朋友圈”不断扩大,航天科技成果也在更好地造福人类。 “进一步推动埃及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 埃及二号卫星项目是中埃两国政府密切协作、落实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度 ...
13don MSN
2025年4月3日,中国航天事业再次传来捷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上午10时12分,伴随着轰鸣声和烈焰升腾,天平三号A星02星顺利升空并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本次发射任务取得了圆满成功。
太空没有国界之分,探索太空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在航天领域,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携手各国共探苍穹。卫星合作项目成果丰硕,中国在航天领域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拓展。
为了圆航天梦,中国人艰难探索六十余载。中国航天事业多个“第一”背后,都与一个名字紧密相连,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
清明时节,追思悠悠。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缅怀先烈、祭奠英灵、寄托哀思的重要传统节日。回顾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老一辈航天人以忠诚爱国的坚定信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勇攀高峰,挺起中华民族脊梁。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 ...
中国与全球南方国家在航天领域的合作近年来不断深化,通过技术共享、联合研发、人才培养及数据应用等多方面合作,推动了全球航天事业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发展。 最近,路透社用一种“吃惊 ...
中国航天事业多个“第一”背后,都与一个名字紧密相连,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正如“发轫”寓意“开端”,他带领中国航天人奋发图强、勇毅前行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