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半岛有两座康公庙,一座位于美副将大马路、普济禅院侧,另一座位于十月初五日街,庙前是康公庙前地。今期文章将介绍这两座庙宇的建筑特色及艺术价值。 十月初五日街的康真君庙 位于十月初五日街中段的康真君庙,始建于1860年,属澳门文物名录的「 ...
作为古人「开门七件事」之一,茶已深入了中国的平常百姓家,并且发展出深厚博大的茶艺、茶道、茶民俗、茶文化,更传扬到世界五大洲广泛地区,喝茶也已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份。 现时,世界上有50多个国家种茶,而饮茶和种茶,都是从中国直接或间接地 ...
为了易于在雪地中行走,北欧地区人民发明了滑雪板作为交通工具,19世纪开始,滑雪逐渐演变成运动项目,以高技巧性和观赏性着称。时至今日,滑雪已成为大众化的体育项目。 在澳门,有一群滑雪爱好者,为了在常年无雪的小城里,让市民一尝滑雪运动的 ...
每一位长者都希望健康长寿,并享有优质的生活。竭力为长者创造一个颐养天年的环境,让他(她)们身心得到更合适的照顾,这是仁慈堂安老院一直坚持为长者服务的重要使命。 建院服务长者近百年 在细雨霏霏的五月初,记者一行来到位于大三巴牌坊后的高 ...
凉茶业在澳门是一个古老行业,至于起源于何时,确切的时期无从稽考。1958年的《澳门年鉴》中开列的「生药凉茶」项目,记载了当时澳门街头的凉茶铺有28家,凉茶檔逾百家,而当时澳门人口只有15万,可见当时的凉茶跟现时的手摇茶饮料一样盛行。 曾经潮过 ...
1992年,澳门8个社团联合发起评选「澳门八景」的活动,「龙环葡韵」入选其中,「龙环」是指氹仔,而「葡韵」是指该处的葡萄牙建筑风韵。整个景区包括海边马路的多座西式住宅、嘉模教堂及附近的公园,当中以5座碧翠凝绿的别墅建筑最具代表性。 1844年 ...
圣老楞佐教堂是澳门其中一座古老教堂,是世遗澳门历史城区的组成部份。这座华人称为「风顺堂」的天主教教堂建于16世纪,之后经历多次重建,今期文章会介绍其建筑特色。 被误认为海上保护神 据资料,圣老楞佐教堂于1558至1560年间兴建,先后于1618、1768 ...
在塔石广场西侧,文化局大楼与中央图书馆之间的塔石卫生中心,是20世纪90年代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物,虽然未列入“文物建筑”清单,但它独特的建筑设计,乃论述20世纪澳门现代设计不可忽略的项目。究竟,该建筑物的设计有哪些独特之处? 联系两侧旧建筑物 ...
对澳门而言,绿意盈盈的古树名木,不仅是珍贵的自然资源,还承载着社会大众的集体回忆。由澳门特区政府市政署创建的“澳门古树名木”网页,通过“一树一故事”专栏,向市民介绍澳门名木古树的故事。 编注:由于篇幅所限,以下文章内容经编辑节录 ...
在世遗澳门历史城区的前地空间及公共道路,我们会经常看到非常具有葡萄牙文化特色的葡式碎石路,笔者作讲座及导赏时常被问及以下问题:究竟澳门何时开始采用葡式碎石路的铺地形式?这种铺地是否与当年葡萄牙商船来亚洲时船上的「压仓石」有关?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同时也是澳门广播电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澳广视」)电视频道启播40周年的日子。作为公共广播服务机构,澳广视一直秉持传媒的使命,致力于为观众提供高品质的节目内容,同时也关注社会发展和民众需求。
二十世纪50、60年代,透过化肥、杀虫剂、改良品种、单一种植和工业化耕作,实现农作物增产的「绿色革命」由发达国家逐渐引进到发展中国家,这种技术转移虽然改善了粮食不足的问题,但却造成了土地贫瘠化、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等问题。与此同时,以平衡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