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本报讯 (白银融媒记者展嘉楠 高政良)4月21日下午,市长张延保主持召开十届市政府第97次常务会议,听取全市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工作、全市抗旱工作、全市政府系统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等情况汇报,研究安排下一步工作任务。 会议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始终保持高度警觉,抓实抓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各项防范措施,紧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排查整改力度,持续推进专项整治行动,确保风险隐患清仓见底 ...
本报讯 (白银融媒记者展嘉楠 高政良)4月21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延保与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豆苏含一行座谈,双方围绕新能源领域合作事宜进行洽谈交流。 张延保代表市委、市政府对豆苏含一行来银考察对接工作表示欢迎。他说,近年来,白银坚持“工业强市、创新发展,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实现新突破”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三地一极”发展格局,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白银新能源 ...
会宁讯 4月21日,白银市2025年新发展团员集中入团仪式暨主题团日活动在会宁县举行。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张麟出席并讲话。 张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各位新团员表示热烈祝贺,向奋战在全市各条战线的青年工作者和广大青年朋友致以节日问候。他强调,全市广大团员要坚定信仰,做理想远大、胸怀国家的追梦者,赓续红色血脉,传承“五四精神”,让青春在奋斗中绽放光芒;要勤学笃行,做知行 ...
会宁讯 4月21日,市委副书记、市委统战部部长张麟在会宁县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植绿增绿、爱绿护绿,扎实开展植树造林,推动全民义务植树不断走深走实。 植树现场,张麟和干部群众、志愿者们一起挥锹铲土、扶苗填坑、提水浇灌,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严谨细致。经过大家的辛勤劳动,一棵棵新栽种的侧柏、石榴树苗错落有致、迎风 ...
绿色,是沙海中最动人的色彩。近年来,景泰县锚定“东护、南封、西保、北治、中扩”战略布局,在县域东部建起生态经济林带,南部筑牢水土保持屏障,西部织密水源涵养网络,北部竖起防风固沙“长城”,中部延伸农田防护绿廊。选用梭梭、四翅滨藜等本土抗旱耐盐碱树种,创新乔灌草立体种植模式,2024年新增造林6.7万亩,植被覆盖率实现翻倍增长。景泰县林草局负责人对着卫星影像感慨到:“十年前这里像块‘黄地毯’,现在成了 ...
游古韵陡城、赏歌舞民俗、品特色美食……近日,以“健康儿女心向党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大地欢歌·相约陡城”2025年全省乡村文化活动年(平川区)示范点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在水泉镇陡城村正式拉开帷幕,游客市民齐聚一堂,载歌载舞热闹非凡。
盐碱地治理是提升耕地质量、拓展农业生产空间的关键突破口。当前,景泰县2.3万亩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正在全速推进。这片曾被盐碱“禁锢”的土地,如今正通过“工程+化学+生物+物理+农艺”的综合治理模式重获新生。记者来到项目现场,探寻这场“向碱要粮”的生态革命,看科技创新如何唤醒沉睡的大地。 排碱渠是盐碱地治理的“命脉”。在景泰县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项目芦阳片区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加紧为排碱渠 ...
今年4月22日是第56个世界地球日,主题“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再次叩击人心。对于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带的白银市而言,这场关乎永续发展的生态大考,正从理念落地为行动,从愿景转化为实景。 回望来时路,白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作答生态命题:东大沟重金属污染河道重现鱼群,金沟河生态廊道水鸟翩跹,全市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100%……数据背后,是“四水四定”原则的坚定落实,是“ ...
本报讯 (白银融媒记者吴秀娟)春日的白银市,黄河湾景区铺开五彩野餐垫、支起花式露营帐篷,居民阳台上的多肉盆栽沐浴阳光……随着气温回升,一股由“户外休闲”与“家庭园艺”催生的“春日经济”悄然升温。从商超货架到田间大棚,从线下市集到线上平台,白银消费市场正借春意焕发新活力。 户外消费热力十足。“周末野餐装备已售罄,补货正在路上!”日前,白银一家百货超市经理李女士正忙着调配货品。货架数据显示,3月以来野 ...
红砂岘生态园内89座现代化樱桃大棚鳞次栉比,“美早”“早大果”等不同品种的樱桃陆续成熟,采摘期持续60天左右,今年预计产量将突破2万斤。近年来,当地依托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优势,通过科学管护、绿色种植,樱桃品质不断提升,深受市场青睐。
本报讯 (白银融媒记者苏黎明)4月19日上午,由市政府主办的白银市第六届运动会三人制篮球、排球赛在白银市体育中心综合馆开赛。 随着裁判一声哨响,比赛拉开了序幕。运动员们精神饱满、配合默契、奋力拼搏,一次次精彩的上篮让比分激烈焦灼,展现出非凡的青春风采 ...
政府的“护航”让企业创新底气更足。站在即将投产的“中央厨房”建设现场,赵小军细数2025年目标:上游生猪养殖规模将从10万头扩大至30万至50万头,确保优质猪源稳定供应;中游通过设备升级,将年屠宰加工能力从70万头提升至100万头;下游持续承担国家、省市级储备肉收储任务,同时推动冷鲜肉销售与熟食加工“双轮驱动”。“我们的愿景是实现从养殖、屠宰、加工到冷链配送的全产业链闭环,让甘肃优质猪肉走向更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