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尔湖石窟始建于十六国北凉时期,现存洞窟22个,此次对外开放2个。窟内遗存精美壁画和汉文、回鹘文等多种文字题记,石窟历经一年保护修缮和数字化建设,通过AR等数字技术,原本褪色的壁画在游客眼前重现色彩。
北京市商务局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清明假期三天,北京文化娱乐类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2.6%。北京60个重点商圈客流量达2415.9万人次,同比增长11.4%。北京市商务局重点监测的百货、超市、专业专卖店、餐饮和电商等业态企业实现销售额26.7亿元人民币。
清明假期的杭州春光明媚,暖意融融。约上三两好友,临街而坐,用“一杯咖啡的时间”晒晒太阳、吹吹小风,成为不少年轻人“微度假”的新选择。乘着这股消费新风潮,浙江“外摆经济”正释放出新的潜力。
央视网消息:清明假期,安徽、贵州、湖南、新疆、河南等地的热门景点迎来客流高峰,人们外出赏景观剧、品尝美味、体验民俗,感受春日好时光。 清明假期第一天,安徽黄山风景区春和景明、山峦如黛,吸引了3万余名游客前来踏青赏景,大家在如诗如画的景色里拾级而上,时不时停下脚步,在奇松下、怪石边,驻足远眺,拍照留念。
除了浙江,茶叶国潮消费也在中国其他茶产区兴起。例如,四川蜀南竹海景区与茶饮品牌联手,打造“竹影摇曳、茶韵悠长”线上直播场景,吸引古风爱好者;江苏溧水有茶企推出茶苗绿植及雨花茶酥、流心汤圆等茶食,开拓多元市场。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7日发布数据显示,清明节假期3天 (4月4日至6日),全国国内出游1.26亿人次,同比增长6.3%;国内出游总花费575.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7%。 文旅部提到,假期全国各地城市公园、森林公园、主题公园、历史文化街区、重点旅游村镇等迎来游玩热潮,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
草长莺飞,春意正浓,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清明假期将至,各大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游客出游意愿强烈,自驾游和自由行受到欢迎,2-3小时高铁圈预订热度高涨,旅游市场或将迎来2025年春季首个出游高峰。
从更大的视野来看,让文化服务突破时空边界,将更有力地拓展博物馆的“文化半径”。有的博物馆深挖新业态,把历史内容打造成时尚单品,比如凤冠冰箱贴、铜奔马毛绒玩具、三星堆盲盒全网走红,它们的“文化半径”,已在地图上画了一个超大的“圈”。有的博物馆乘着科技的风潮,用数字技术加持文化服务,比如江苏在全国率先建设“云上博物”数字展示空间,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领略精品文物风采。还有的博物馆将文化功能与旅游、教育相 ...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游客的春日出游目的地选择更广泛,“人少景美”且交通便捷的小城越来越受青睐。在线旅游预订平台上,目前去往中小机场的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了32%,部分热门旅游小城机票预订量同比增长五成。
进入大众旅游时代,各地加速布局全域旅游发展,旅游景区与当地百姓日常休闲空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包括历史文化街区、休闲街区、购物中心等在内的公共空间,成为吸引游客到访的“非典型 ...
古代,人们在花朝节有游玩赏花、扑蝶挑菜、簪花戴春等习俗。为了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古代花朝节的仪式感,花西子在杭州西溪湿地精心打造了雅事体验区,现场准备了各色新鲜花材,“复刻”宋制簪花,还以十二花神对应花卉为灵感,用花西子产品进行描绘,并装饰珍珠、琉璃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