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事实上,近年来,拥有充裕时间和稳定经济基础的新退休群体,已逐渐成为出境游的重要力量。“55周岁以上的银发族是华程国旅的主要客群,银发客群在高端定制游的增速是高于其它年龄段的,很多客人比较注重旅程的舒适性,消费能力和预期整体水平更高,医疗健康对于银发旅 ...
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吴若山认为,目前“携宠出游”相关产业链呈区域分化态势,长三角、成渝地区较为领先,如杭州西溪湿地推出宠物专属游船,成都20%的酒店完成宠物房改造。但从全国来看,仍面临配套设施滞后、卫生管理标准缺失等问题。他建议地方政府借鉴“宠物驿站”模式,在景区周边布局宠物托管、医疗应急网点,加快制定宠物友好场所分级标准,明确卫生防疫与责任划分规范。同时,相 ...
近年来,“非遗”成为文旅深度融合的关键词。在自媒体平台,自贡彩灯一再出圈。2024年12月,自贡灯会作为代表性项目,助力“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申遗,随后的1月17日晚,在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临近之际,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自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非遗贺新春——点亮中国灯”全国主会场活动暨第31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开幕式在自贡·中华彩灯 ...
“中国真是太令人惊叹了!”近年来,我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出台一系列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政策举措,进一步疏通外籍人员来华从事商务、学习、旅游等活动的相关堵点,吸引更多外籍人员“打卡”中国。他们通过分享在华所见所闻,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 也让更多人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开辟有效渠道。
根据最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4年,我国共接待入境游客1.32亿人次,同比增长61%,恢复到2019年的九成以上。其中,接待外国游客2694万人次,同比增长96%,明显高于入境旅游市场整体的增速。这一快速复苏背后是我国推出的一系列入境便利化政策。
近日,良渚文化大走廊二期“十大工程”正式发布,1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68.9亿元,涵盖文物保护、文化产业、文旅项目以及民生福祉等领域。 2023年12月,首届“良渚论坛”结束后不久,余杭推出首期“十大工程”,在“保护第一”基础上以项目建设推动区域 ...
芳菲四月花似锦,正是人间好时节。随着我国入境免签“朋友圈”的持续扩大,“China Travel”(中国游)热潮席卷全球。值得注意的是,在免签政策红利的深度释放下,入境游客的足迹正从传统的一线旅游城市下沉至三四线城市、特色县级市,乃至群山环抱的 ...
近日,景宁县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赶猪”大赛。 这场赛事的创意灵感来源于省级非遗景宁大漈乡畲族传统节日“抢猪节”,赛事大胆改编其中的“赶猪”游行庆祝丰收环节,并融合潮流元素、畲乡特色与竞技设计,尽显别致魅力。 这也是一次打造文旅爆款 ...
转战乡村古镇的“反向旅游”本是放轻松、寻清净的新选择,却频频陷入人满为患的窘境,让乡村空间超负荷运转。 这种现象的背后,本质是乡村旅游供需的失衡。部分景区对流量红利急于变现,重营销轻体验:停车场、卫生间等基础设施长期超载,非遗展示 ...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村庄仅标注村名已难以满足现实需求,精准标注周边道路和村内街巷等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2023年5月,民政部启动实施“乡村著名行动”,截至今年3月,全国累计规范命名乡村地名67.4万条,方便了乡村百姓出行导航、生产生活 ...
“游客多得忙不过来哩!背靠大地湾,我们也吃上了‘文旅饭’。”站在甘肃天水清水河畔的观景露台,王旭把晒秋的笸箩换成了迎宾的果盘,这个当了半辈子田间汉的“老秦安”,如今已经是三间民宿的主理人。“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陶罐,能带动整个村子的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