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普鲁姆从自己的研究出发,列举了大量的研究案例,指出所有动物,从蚱蜢到飞蛾,从鱼到鸟,都具有审美能力。普鲁姆提出,美的进化并不总是带来新的适应,有时也带来适应的退化。他质问道:“与掌握完整基因组信息的科学家相比,一只雌性大眼斑雉怎么可能感知到潜在配偶的 ...
1925年的这一天,《了不起的盖茨比》初版经由斯克里布纳出版社面世。它堪称当时美国社会缩影的经典代表,直接奠定了菲茨杰拉德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用艾略特的话说——“这是自詹姆斯以来小说艺术发展的第一步。” ...
2024年,《纽约时报》书评栏目评选出“21世纪最佳书籍100本”书单,其中第一名的书,是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我的天才女友》。这本书以及改编的影视剧,中国的读者们一定不陌生,然而埃莱娜·费兰特其人,我们对她的了解却甚少。
‌小时候总以为,长大就是踩着闪闪发亮的皮鞋意气风发地走进高大的办公楼,然后在拥有超大落地窗的办公室里悠闲地处理文件。长大之后才发现现实是:永远顶着乱蓬蓬的发型挤着早高峰地铁,坐在狭窄的格子间中做着毫无创造性的重复工作,还要面临一大 ...
通常,诗人被认为是“通灵者”“预言家”“语言的守护者”等。一个最为常见的说法是“诗人是语言的立法者”,不免会被认为狂妄又自我中心。然而,这个判断对于普希金来说却无比恰当。普希金的名字绝对是外国诗人中最为中国人所熟悉的,而诗人穆旦的 ...
在各种文艺作品中,旅途总是与人生作比。人在独自一人的旅程中,总是比平常时更容易打开感官,四处观察,因为旅程中的人与风景,大概不会再相遇第二次。而年轻时的独自长游,往往更使人铭记。 陈嘉映教授在29岁那年,独自一人在中国大地上游荡,旅途 ...
明明眼前有诗情画意,心中有千言万语,风景中的你,喊出来的还是一句“哇塞”吗?当DeepSeek、豆包、Kimi等AI工具广泛应用,你在旅游时还会苦恼于词穷吗? 2025年4月4日,由凤凰网与张家界大峡谷景区联合主办的“AI峡客吟——2025诗歌盲盒共创大赛”正式官宣 ...
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20世纪初期的表现主义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在席勒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创作了一些具有心理洞察力的作品。 近日,奥地利维也纳奥波德博物馆举办了特展“时代变迁:埃贡·席勒的最后岁月(1914-1918年)”,呈现 ...
月经是性成熟后,子宫内膜周期性剥离和脱落时伴随出血的一种生理现象。大部分“月经者”(menstruator)一生中会经历几十到几百次月经,通常持续数十年。如何处理经血不仅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影响其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和人类社会的繁衍。
在《人工智能时代与人类价值》一书中外交家基辛格、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及微软前首席研究和战略官克雷格·蒙迪共同审视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进展,直面人工智能带来的关乎人类生存的最为紧迫的问题:“如果被迫与机器妥协,我们的底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