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RNA编辑技术因其可逆性、高精度与低免疫原性,成为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然而,如何实现对RNA编辑的“时空可控性”,仍是一大技术瓶颈。 2025年3月31日,华东师范大学李大力、刘明耀和杜冰团队在《Nature ...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张阳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高精度 RNA 结构预测框架 DRfold2,集成了预训练的 RNA 复合语言模型和去噪结构模块,用于端到端的 RNA 结构预测,其在多个基准测试中,相较于其他最先进的方法表现出色。
他们用含短双链区域的环状 RNA(ds-cRNAs)处理 AD 小鼠模型,结果显示能减轻神经炎症等,对 AD 治疗有重要意义。 阿尔茨海默病(AD)的治疗或许能从优化抑制神经炎症的方法中获益。促炎分子双链 RNA(dsRNA)激活的蛋白激酶 R(PKR)的小分子抑制剂在 AD 模型中 ...
在生命科学领域,人工智能(AI)正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为科研带来前所未有的突破。近日,美国Arc研究所与NVIDIA公司、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机构合作,发布了迄今为止最大的公开可用生物学AI模型Evo ...
为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对卵巢干细胞特性、肠道微生物组及血浆和卵巢颗粒细胞中微小 RNA(miRNA)表达的影响,研究人员以双氢睾酮(DHT)诱导的 PCOS 大鼠为模型开展研究。结果发现相关指标存在改变,暗示肠道微生物组失衡与卵巢干细胞特性增强有关 ...
引言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如同生物医学领域的一颗璀璨明星,吸引着全球科学家的目光。CRISPR-Cas9等DNA编辑技术的出现,为治疗遗传性疾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然而,如同硬币的两面,DNA编辑技术在展现巨大潜力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技术瓶颈,其中最 ...
近期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研团队利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深入探讨了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免疫微环境,揭示出了以B细胞为主导的免疫亚型,并构建了基于B细胞激活的预后风险模型。
2 天on MSN
研究人员已经验证了特定簇的微小RNA(miRNA)是检测恶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年轻男性中最常见的实体肿瘤)的可靠生物标志物。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证实,之前发现的用于检测恶性睾丸生殖细胞肿瘤(年轻男性中最常见的实体癌症)的生物标志物可以通过早期检测 ...
近日, 中国移动 ...
2024年11月,研究人员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项研究Evo 1,基于单细胞(270万个原核生物和噬菌体)基因组进行训练,具有70亿个参数,在单核苷酸(构成DNA或RNA的基本单元)设置下实现了13万碱基的上下文长度。 Evo 1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do9336 Evo 1在DNA、RNA ...
5 小时
一点资讯 on MSN基因王国之一:千呼万唤始出来的“C位大咖”——基因出品:科普中国 作者:李雷 监制:中国科普博览 在序章中,我们介绍了遗传物质的初探,既有多位科学家通过三个实验证明了核酸是遗传物质,也有孟德尔这种天纵英才直接提出了遗传因子存在并给出了遗传规律的研究。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