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遗体防腐整容师李洪松进入殡葬行业工作的第十年。因为遗体防腐整容师职业特性,李洪松大多数时候需要面对的都是面目全非、肢解的遗体:“当我把遗体尽量恢复,让他们能够体面地走完最后一程,家属也能因为我的工作得到安慰的时候,我特别有成就感。” ...
12年前,王立创进入殡仪馆工作,起初他主要是负责火化炉的维修工作,两年后正式成为一名火化师。“一开始的时候特别害怕,刚来的第一个星期我就坐屋里边,老师傅进来说‘干活!走’,拉着我硬干,一个半月就锻炼出来了。”王立创告诉记者,后来慢慢地经过领导的安抚以 ...
搬运遗体、核实身份,在家属对逝者作完最后告别后,王立创鞠躬礼送遗体至火化炉,然后点火,实时观察遗体火化情况,并对风力、火力、炉压进行调控。大约一小时后,遗体化为一堆灰烬。一个生命,从灵魂到躯壳,至此从这个世界完全消失,唯留下生者对他的追思与回忆。
死亡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动词。很多时候它代表了静止,但有时它又是一个过程。作家余华曾在书中写道,“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了时间。”当死亡不再受时间约束时,从另一维度来讲可能意味着永恒。
从业25年,宋丽娜在工作岗位上遇到了很多人的一生,这种相遇是沉默的却也是奇特的,旁观他人的落幕,某些时刻的悲伤或者幡然醒悟,再或者是对于生死的忽然坦然,于死亡中寂静,于喧嚣中重生,宋丽娜说:“人就是这么回事,该来的来,该走就走。” ...
遗体火化时会突然坐起来吗?
3月30日是青岛市第十个遗体器官角膜捐献者缅怀纪念日,红十字生命奉献林纪念碑上新增刻231位捐献者名字。青岛市在福宁园奉献林举行以“生命·希望”为主题的缅怀纪念活动,共同致敬无私奉献大爱的1386位遗体捐献者、1437位器官捐献者、2334位角膜捐献者。
缅甸地震致饭店8层坍塌,救援队历经38小时带回一名遗体 ...
菏泽人正用大爱改写传统生死观。从2018年器官捐献者张付明,到2023年“生命摆渡人”赵付,越来越多的家庭在悲痛中选择让爱延续。正如纪念碑旁新栽的松柏,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灵魂,已在医学进步的长河里获得永恒新生。当春风吹过刻满姓名的黑色大理石,仿佛听见他 ...
今年1月,刘志严的父亲刘银海走完人生旅程后,用特殊方式延续了生命价值——捐献的 眼角膜 ...
4月3日,总台记者在缅甸曼德勒地震灾区了解到,目前,曼德勒地震灾区仍然有多支救援队在竭力搜索、探测生命迹象,不放弃最后一丝希望进行救援。同时,部分地区已开始进行受灾建筑物清理,深入伤员救治、灾民安置工作,同时加强消杀和疫情防控。总台记者林曦 ...
在余迎崟的工作台上,调色盘、手术刀以及现代化的电脑整齐地摆放在一起。她熟悉这里的每一样器具,期待传承并推动技术向前发展。她努力用美术生的细腻笔触在生死交界处描摹人性的尊严,将父亲的心愿与技艺化作连接阴阳的温暖弧线。她的成长轨迹勾勒出殡葬行业逐渐受到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