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战场,有人看到了战场的残酷,而毛泽东看到了菊花香,相同的画面不同的内容,这都取决于每个人的心态。
作者:季春芳来源:《历史评论》2025年第1期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使中国共产党有了坚强成熟的领导核心,从而推动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这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 ...
三、赫鲁晓夫的一相情愿与毛泽东的过激反应1958年12月苏联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试航成功,实现了潜艇舰队脱离海岸进行远洋航行的愿望。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外出潜艇与本土的通讯和联络问题,那时还没有卫星,只能依靠无线电台。在此之前,苏联海军经过反复讨论,向国防 ...
凭借精湛的技艺和过硬的素质,张松被吸纳进“刘钰峰创新工作室”成为其中年轻一兵。他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工作,依托创新工作室平台,与机车组成员一道针对行车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开展课题攻关。年仅32岁的张松,已参与研发创新成果6项,其中1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获得 ...
1953年7月,毛泽东在重印的《二中全会决议》上作批示强调,“不作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些掌、不以人名称地名、不把中国人和马恩列斯平列”等“六条规定”。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 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国际主义者” 。国际主义,是指各国无产阶级为了维护共同利益、反对共同敌人、实现共同目标而联合奋斗的思想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人类解放的必要条件。毛泽东自青年时期就立下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志向,认为“凡是社会主义,都是国际的”,社会主义是一种世界主义,“就是四海同胞主义, ...
1928年4月3日,毛泽东在桂东沙田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第一次以军规的形式强调革命军队的政治纪律和群众纪律。后来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很显然,毛泽东同志延安时期反复提到的政治方向,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奋斗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走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总的政治方向,就是朝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理想努力前行,但具体政治方向需要随着国情、形势的发展即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而不断调整。
白求恩是一位秉持国际主义精神、无私帮助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国际医疗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抗日前线,竭尽全力救死扶伤,最终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奉献出宝贵的生命。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国际人道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精神,更是共产党人深刻的历史自觉。聂荣臻回忆说,白求恩青年时当过木匠,以后学医,开过私人诊所,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对社会制度问题有了很深的思考。这对他的思 ...
重要论述1940年4月1日毛泽东在起草的电报中提出目前八路军在华北、华中的方针,指出:在华北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挑衅,我军应谨守防线,极力忍耐,深沟高垒,不还一枪,非得中央同意,不得发生军事冲突,达到缓和其情绪,稳定我防线,使山西、河北两省归于平静局面。鄂中、皖东、淮北地区,新四军应坚决地有计划地进行 ...
《人民日报》2025年2月21日第20版“新书架”栏目,推荐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系列图书。 本书讲述了毛泽东从童年到少年求学、从投身革命实践到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