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对公众展出。本次展览包含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
4月1日,“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启幕,月球正、背面样品全球首次同时展出,引发公众关注。 探月工程20年来实现了哪些重要突破?未来探月工程还有哪些亮点?新华社记者在展览首日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 月球正面、背面样品首次同台 问:本次展览中,您印象最深的是哪件展品? 答:展览中让我最有感触的是看到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采集的月球样品首次同时展出。
2023年4月1日,国家博物馆迎来了“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的盛大开幕。此次展览的亮点是嫦娥五号与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首次同台展出,标志着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成为人类历史上首次有机会近距离并对比观看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样品。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展览期间接受了媒体的专访,详细回顾了过去20年里中国探月工程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探索到如今的科研成就,彰显了中国航天在这一领域 ...
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受访时表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机会同时近距离对比观看月球正面和背面的样品,是中国探月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代表中国实施探月工程以来,月球探测水平与能力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4月1日,北京,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在国博对公众展出。展览全球首次对比展出月球正面、背面样品,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首度集体亮相。图为家长带小朋友观展。中新社记者 田雨昊 ...
中新社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马帅莎)“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20年”展览4月1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月球正面、背面样品全球首次对比展出,上百件珍贵实物与图文史料集体亮相。 展览以“科技+科普、成就+文化”为主线,围绕工程历史背景、研制历程、主要成就、未来任务等,以实物实证与历史档案相结合的叙事方式,系统展示中国探月工程自2004年立项以来,以“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为引领,走出的一条高质量、 ...
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直径约为2500公里,是月球最古老、最大的撞击“疤痕”,记录了月球幼年时期遭受的巨大“创伤”。这个“疤痕”究竟有多古老?这是国际深空探测领域长期以来的首要科学目标之一,也是月球科学研究的最大悬案之一。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