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关键时刻,一个小小的决定可以改变一切。武汉的风景可能在你的脑海中一闪而过,但今春,一位来自安徽的大学生胡加兴,正用他的善良和勇气,书写着不平凡的故事。这位年仅21岁的蚌埠医科大学的学生,近日完成了240毫升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为一名重病的白血病患者带去了希望与新生。
近日,广东省红十字会、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广州市红十字会及相关部门,先后组织了缅怀纪念活动,向这些去世后仍在为他人、为社会继续作出贡献的人体器官和遗体捐献者致以敬意与哀思。羊城晚报记者走近遗体和器官捐献者家属、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倾听捐献者的生前往事, ...
“触摸着这些‘大体老师’的名字,我忽然意识到,他们的奉献让医学长河更加浩瀚。”天津医科大学大二学生韩宇熙说,我们不只是在墙上留下名字,更是在心中刻下医者仁心。
13 小时
齐鲁晚报 on MSN“一手托起生,一手托起死!”青岛器官捐献协调员的“生命摆渡”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杨雪 刁明杰 ...
节气奉献光明传承大爱又是一年清明时节碑前束束花朵寄托了无限缅怀和思量师生声声弦诵亦蕴含无穷感恩与敬仰清明已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向角膜捐献者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与思念奉献光明,传承大爱2025年4月4日上午9点30分,“奉献光明,传承大爱”第十九届清 ...
被学生们尊称为“大体老师”的遗体捐献者,以其逝后的身躯筑起临床医学的脊梁,他们也在一段人生旅程之后开启了另一段超越生命的文明接力。 清明前夕,天津医科大学的师生来到天津市蓟州区元宝山庄追思为医学事业捐献遗体的志愿者。一束束菊花轻触“奉献碑”的瞬间,千余名遗体捐献者名字在师生的凝望中闪耀。
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一岁一清明,一年一追思。4月3日一早,来自全省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到河南省红十字纪念园,前来参加由省红十字会、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生命·希望”河南省第十五届遗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
清明,象征万物复苏与生生不息,正如器官捐献者用生命最后的馈赠为他人点燃重生的希望。“我非常感恩捐献者和他们的家庭,他们帮助了很多器官衰竭患者。”对于未来,何炯有很多期望,其中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大家都能正确看待器官捐献,让那些等待器官的患者不再在绝望中抱憾离世。
金山网讯 ...
潇湘晨报 on MSN1 天
云南“95后”教师捐献造血干细胞:以爱为炬为生命接力昆明信息港讯 记者李红鸾 ...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