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首诞生于抗洪斗争火线的经典歌曲《为了谁》,以艺术语言镌刻人民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长城的英雄群像,成为诠释伟大抗洪精神的时代强音。 党员代表整理挽联绶带。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抗洪精神,已铸就成激励后人的精神丰碑,指引我们在新时代征程中赓续红色血脉、勇毅攻坚克难。4月2日,湖北省烟草公 ...
这篇赋作成于熙宁十年,当时的黄河在澶渊决口,洪水肆虐,苏辙的兄长苏轼则作为彭城的守城官,积极组织百姓抵抗洪水,充分展示了古人在危难时刻的担当与智慧。开篇提到的时间和地点为整个故事奠定了基调。
九江新闻网讯 4月3日,九江经开区中心幼儿园组织大班幼儿徒步前往九江抗洪展陈馆,通过“行前课程+实地研学”的多元形式,开展一场红色研学远足活动。
中新网白山4月3日电 (李彦国 ...
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夏琨深夜冒雨奔赴一线,在抗洪抢险救灾中不幸牺牲,用宝贵生命兑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践行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初心使命。他与不同时期的英烈们长眠在一起,在长白山下树立起永恒丰碑。
“爸爸!”站在墓碑前,程体志57年来第一次唤出这个称呼,泪水决堤般涌出。他颤抖着抚摸碑上父亲的名字,将母亲遗像轻轻倚在墓旁,仿佛让双亲在另一个世界重逢。祭扫当日,烈士纪念馆内,程体志凝视着父亲留下的棉裤、军鞋和毛主席像章,这些遗物承载着历史的重量。
有一次,我听父亲讲述一个关于“下管十三村”的故事。那是上世纪30年代初期,村里贫穷落后,后生都很难娶到老婆。上里洋村有个壮年名叫王老湾,50多岁了还没有娶到媳妇,好不容易经人介绍,坦头村一个寡妇同意嫁给他。村里准备抬桥迎接新娘,却不巧被坦头村附近的地痞流氓阻挠,强制扣压寡妇,敲诈勒索要100大洋才能放人。“下管十三村”的村民们义愤填膺,联合发出榜文,称如不马上放人就要采取强制措施,让他倾家荡产、家 ...
防汛抗洪训练中,冲锋舟驾驶培训成为重点内容,民兵们在专业教员的指导下,学习冲锋舟的操作技巧、水上应急处置方法等。通过反复练习,他们逐渐掌握了在复杂水域中灵活驾驶冲锋舟的技能,为日后执行救援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受灾群众转移和救援落水人员的模拟演练也 ...
九江新闻网讯(九江日报全媒记者 黄梦如) 4月3日,全市红色基因传承工作机制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工作,部署今年重点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金淼出席并讲话,副市长杜少华主持。
2016年4月到安徽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就前往位于大别山区的六安市金寨县,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他说,“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
菏泽广电网讯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巨野县独山镇武装部组织30余名基干民兵赴巨野军事馆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清明特别活动。通过观摩英烈事迹、聆听战斗故事,引导民兵在追思中汲取精神力量,在传承中强化使命担当。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