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2024-2028年)》要求,增强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党员的政治素养和党性修养,加强党员队伍建设,4月1日,静宁县委直属机关工委与县委党校联合举办的2025年度县直机关党组织党员干部轮训班正式开班,县直机关部分党员参加培训。 静宁县委组织部负责人做了开班动员,强调了开展机关党员轮训的重要意义,要求党员们珍惜此次培训机会,严守纪律,认真学习,做到 ...
顶凌覆膜工作是助推春耕生产、促粮增收的关键。开春以来,静宁县各乡镇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早谋划、快行动,全力推进旱作农业示范区顶凌覆膜工作,坚决守牢粮食生产安全底线。 静宁县甘沟镇农民田间覆膜 ...
清洁取暖,一头牵着蓝天白云,一头牵着百姓冷暖,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近日,记者在崆峒区柳湖镇南台村马中海家中看到,他家的“土炉子”换上了“新能源”。“安装了空气源热泵风机进行取暖,彻底告别了烟熏火燎的时代,整个居住环境都上了一个新档次。”说起“煤改气”的好处,马中海赞不绝口。 “以前冬天我们一直烧煤取暖,屋里味儿特别大,墙熏得黑乎乎的,每天烧炉子非常辛苦。现在用上天然气,家里干净了,做饭 ...
党参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以根入药,具有补脾养胃、益气生津、清肺止渴等作用,有“土人参”之美誉,可药可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党参苗采挖工作的推进,策底镇药材种植大户田登奎的中药材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崆峒区大寨乡的沟峁梁塬间,31岁的吴春刚正驾驶农机翻耕着种植饲草的土地。这个戴着眼镜、衬衫沾着草屑的青年,10年间完成了从都市白领到“甘肃省农业技术员”“全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的蜕变。 2014年,20岁的吴春刚做出人生重要抉择——辞去华硕电脑品质安全技术顾问工作,放弃月薪6000元的城市生活,回到赵塬村接棒父亲的养殖事业。 “当时全村人都说我傻。”他笑着回忆。在牛棚与田地间,这个计算机专业 ...
水洛镇何马村以“边角增绿、庭院添彩”为切入点,组织党员干部与村民参与村庄主干道绿化。在县城出入口,栽植侧柏1.5万余株,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绿化网络。村民积极参与苗木管护,实现“植绿、护绿、享绿”良性循环。
每日甘肃网3月31日讯 据平凉日报崇信报道(记者梁明韬)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崇信县干部群众通过网络祭扫、鲜花祭扫、植绿祭扫、无烟祭祀等文明环保绿色的祭祀方式,缅怀先烈、祭奠逝者、追思故人、寄托哀思。 清明之际,崇信县大力倡导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家庭追思、植树绿化等方式开展祭祀活动。志愿者们向城乡居民群众发放《“传递亲情、传承文化、文明祭祀、绿色清明”倡议书》,号召大家转变祭扫旧习俗,自 ...
“我行积极响应国家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号召,先后推出兴陇快贷、兴陇税易贷、农担贷等信贷产品。”泾川农村商业银行行长王辉介绍,去年以来,该行累计新发放小微企业贷款21笔,金额总计1.63亿元。
清晨,张安余和雇佣的工人一起来到自家育苗田里。随着锄头起落,一株株党参苗根须完整地脱离泥土,铺满一地。“自己育的苗木,根须粗壮,成活率高,更重要的是比外地购买成本低。”他粗糙的指尖捻着白色的根茎,眼里闪着自豪。去年,他培育了12亩党参苗木,如今不仅能 ...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崆峒区立足资源禀赋,把平凉红牛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金钥匙”,构建“良种繁育+生态养殖+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以牛兴业、以牛富民”的振兴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白庙乡柴寺村红牛养殖小区,一座座宽敞整齐的标准化牛棚排列整齐、错落有致,伴随着此起彼伏的牛叫声,一头头平凉红牛膘肥体壮、皮毛油亮,养殖户赵彦海正穿梭在棚内忙着喂草换水。 自该养殖农民专业合作 ...
新甘肃客户端平凉讯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田丽媛)记者日前从平凉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2024年以来,平凉市两级法院从修复、治理、预防等多方面着手,积极探索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的绿色发展新路径,以司法之力护航“美丽平凉”。
近年来,马峡镇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独活、大黄、川芎等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马峡镇鼓励药农抢抓育苗新机遇,充分运用遮阳、地膜、杀虫、灌溉等现代化农业技术,大力培育独活、大黄、川芎、黄芪、党参、半夏、金银花等药材20多种,探索驯化重楼、桃儿七等市场紧俏野生药材品种6种,极大地丰富了当地药材“品类库”,为群众种植药材提供了更多选择,有效保障全镇及周边乡镇中药材种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