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海底生态系统——在深度达到9,533米的深渊海底,存在着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研究成果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宣告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这不仅为我国奠定了国际地位,也为我国全力投入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供了和平、稳定的环境。当下,中国正坚定而自信地步入世界舞台中央, ...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一个惊人的海底生态系统——在深度达到9,533米的深渊海底,存在着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及伴生地质流体活动。 科研团队利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揭示了全球海洋最深地带——深渊带中延绵蓬勃生长的化能合成群落和巨大甲烷储库。这些生命不依赖阳光获取能量,而是利用地质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获取新陈 ...
7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2025年夏季扩大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侯建国主持会议,院领导吴朝晖、孙也刚、周琪、汪克强、丁赤飚、何宏平、孙晓明、王华、文亚、王大同出席会议。
在水深9533米的海底世界,存在着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它们不依赖阳光,而是利用地质流体中的化学反应获取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由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主导的研究团队,在西北太平洋的千岛—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发现了这些生命群落及伴生流体活动,相关研究成果7月3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
人体内的细胞都被一层名为糖萼的糖膜包裹着。它帮助细胞彼此交流,并与免疫系统进行通信。这一过程能够对抗病毒,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使癌症扩散。此前没有任何成像工具能够详细显示糖萼中约1纳米大小的微小糖分子。7月28日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揭示了排列在人类微小血管壁上的活细胞表面的糖分子。他们找到了一种方法,使用现有的光学显微镜就能以仅0.9纳米的分辨率对这些糖分子进行成像,而这种 ...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兰州化物所)发布的一条科研进展,让这个问题有了答案。研究团队从自然界最小的飞行大师——蜻蜓的翅膀中找到了破解之道,成功研制出一种颠覆性的“低熵罚聚氨酯弹性体”。这项科研成果未来有望彻底改写高端轮胎、航天密封 ...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人员培育出一种新型“全脑”类器官,不仅包含多个脑区的神经组织,还具有初步的血管结构。这项成果发表在《先进科学》杂志上,展示了首次将各个脑区组织成功整合为一个统一运作的类器官。该突破有望为自闭症、精神分裂症等复杂神经精神疾病 ...
7月26日至28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在上海召开。中国科学院作为大会主办单位之一,积极参与和支持大会各项活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吴朝晖,副秘书长王华出席开幕式及相关活动。
今年是中国和欧盟建交50周年。为促进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中欧青年科学家交流计划”近日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启动。中国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卢沙野、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英国驻华公使墨泰等欧洲驻华机构 ...
20多年来,为追踪蒙古野驴的踪迹,杨维康带领团队多次出入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这里是新疆有蹄类野生动物的主要活动区域,分布着蒙古野驴、鹅喉羚、盘羊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而杨维康的目标就是守护这些旱域生灵。
记者7月28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团队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发现了东亚最早的蜥脚型类恐龙,命名为吴氏武定龙。这项研究成果于近期在线发表于国际期刊《科学报告》上。
一些您可能无法访问的结果已被隐去。
显示无法访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