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们,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有人用一段10秒钟的录音,就能复制你的声音;用一张朋友圈自拍,就能生成你眨眼睛、点头的动态视频; 甚至能用这些假脸假声骗过银行的人脸识别系统,转走你的血汗钱——你是不是觉得我在讲科幻片? 但这就是3·15晚会上曝光的真实案例。某银行客户李女士接到“客服”视频电话,画面里工作人员穿着制服、背景是银行LOGO墙,甚至准确报出了她的账户信息。 就在她按提示完成“人脸验证”后, ...
先是3月2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3月28日,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 ...
为规范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活动,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自6月1日起施行。 要点如下↓↓ ■ 处理人脸信息的基本要求 ...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被应用于多个领域,比如刷脸支付、刷脸进小区、刷脸上下班打卡等,可以说遍布我们的衣食住行。然而便捷的背后,也隐藏着不容忽视的隐忧。比如很多人担心,万一脸被“盗用”了,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实施诈骗等。
“人脸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未经用户明确同意不得随意收集和使用。企业在使用人脸信息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数据安全,防止泄露或滥用。”中联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捷表示,人脸过度使用本质是生物识别信息的绝对权属性与商业便利的效率逻辑的对抗。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十六条,生物识别信息作为敏感个人信息,需满足最小必要原则,但实践中往往存在着场景泛化和模糊化等情况。
□ 赵精武 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前不久联合公布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规则,规范了技术应用方式和应用场景,旨在为维护公民个人信息权益提供有力保障。 当下,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生产生活诸多领域,刷脸支付、刷脸进出等应用场景随处可见。这类技术应用因其便捷性和准确性显著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部分服务提 ...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下文简称《办法》),自2025年6月1日起施行。《办法》规定,不得在宾馆客房、公共浴室、公共更衣室等公共场所中的私密空间内部安装人脸识别设备。为此,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对在 ...
5d
手机光明网 on MSN新闻周刊|为人脸信息戴上“防护罩”人脸识别有新规→央视网消息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公安部近日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新规自今年6月1日起实行。网信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新规是为了规范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讯息活动,保护个人资料权益,因此对相关技术使用的基本要求和处理规则、安全规范、监督管理职责 ...
《办法》明确了“非强制原则”,规定实现相同目的或者达到同等业务要求,存在其他非人脸识别技术方式的,不得将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唯一验证方式。个人不同意通过人脸信息进行身份验证的,应当提供其他合理、便捷的方式。
4d
人民网 on MSN进行人脸识别须消费者单独“赏脸”《办法》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实施原则、安全规范和监管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制,为经营者合规合理采集、使用、存储消费者的“脸面”信息,提供了重要实施依据。
中新网3月21日电 据“网信中国”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
Some results have been hidden because they may be inaccessible to you
Show inaccessible resul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