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中国航天事业再次传来捷报,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见证了长征六号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上午10时12分,伴随着轰鸣声和烈焰升空,天平三号A星02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标志着本次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一院传来喜讯:我国首个5米大直径不锈钢火箭贮箱成功下架。这一标志性进展不仅展示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创新实力,更为国家重大工程任务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作为国内航天领域的佼佼者,一院在火箭贮箱的研制上,历经了无数次的试验与改进,终于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近日,由浙江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火星,我们来了》正式发行。该书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春风悦读榜“浙版好书奖”得主黄传会执笔,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为核心,全景式记录了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幕后故事,展现了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逐梦星辰的非凡历程。
截至2024年12月,中方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政府间航天合作协议,涵盖对地观测、深空探测、卫星研制、月球探索、载人航天等多个领域。中国航天“朋友圈”不断扩大,航天科技成果也在更好地造福人类。
在人类探索太空的壮阔历程中,500多位宇航员成功踏入广袤宇宙,留下了人类逐梦星辰的勇敢足迹。然而,在人类开启太空之旅前,众多动物早已充当先锋,为航天事业奉献力量,它们的故事,构成了人类探索宇宙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中国的航天事业虽然起步晚,但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早在2003年,中国就成功将首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三 ...
太空没有国界之分,探索太空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在航天领域,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携手各国共探苍穹。卫星合作项目成果丰硕,中国在航天领域国际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拓展。
北京时间2025年2月11日17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 ...
“一辈子就干了三件事。”这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志对自己一生的总结。 1964年6月,西北戈壁酷热难耐,这里即将执行我国自行设计 ...
近期,一则关于美国两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滞留九个月后安全返回地球的消息,引起了全球航天爱好者的广泛关注。这一事件不仅让人们对航天任务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也引发了关于中国空间站航天员安全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