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上海的气温一路飙升至40℃,空气湿热得宛如一层粘稠的糖浆。我驻足在外滩观景台,汗腺几乎要被蒸发掉,眼前高楼大厦在热浪下扭曲得如同海市蜃楼。这样的天气预报本该让我有所警觉,却被我轻描淡写了,直到傍晚时分,汹涌的乌云如巨兽将正午的阳光吞噬殆尽,随即,暴雨如票价直线下滑般倒下。
今年2月,上海出台了《上海市养老机构品质提升三年行动方案 ...
从应急之策到长效机制,上海短托服务的演进轨迹,折射出超大城市应对老龄化的创新智慧。当90岁的肖阿婆在养老院画出人生第一幅水彩画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单个家庭的喘息空间,更是整个社会养老观念的深刻变革。这种变革,正在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养老的新篇章。
在这一背景下,上海的养老机构有主动探索、提升入住率的需求。这位民营养老机构负责人坦言,从经营角度讲,民营养老机构肯定希望老人的入住率越高越好。养老机构都有本“经济账”:开设“短托服务”,一方面可以让空置床位流转起来;另一方面是机构对“体验经济”的把握 ...
实践中,短托服务的确有助于消除部分老人与家属对养老院的刻板印象。2023年国庆节期间,因女儿全家出国度假,78岁的李阿婆在养老院体验了两周短托服务。这改变了她对养老机构的态度,如今她已主动转为长住。“没想到这里书画课、合唱团样样都有!”李阿婆的工笔画作品如今占据院内展览墙C位。
常态化的“短托服务”是迎合上海居家养老变化的新供给。 正午的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杨浦区快乐靖宇养老院的活动室内。90岁的肖阿婆用康复后 ...